在很多初到山城的外地游客眼中,重慶是一座方向難分“東南西北”,交通可以“上天入地”的8D之城,也是一座令導航常常容易“自我迷失”的魔幻之都,如何破解導航難題?“5G+北斗”成為了破解這一難題的金鑰匙。在交通環境極為復雜的重慶渝中解放碑地下隧道群中,中國移動重慶公司創新融合5G+北斗技術,實現了動態3—5厘米、靜態精度5—8毫米、縱深近50米的精準定位服務,填補了國內地下隧道無衛星導航的技術空白。
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新型工業化是主陣地,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是關鍵領域。作為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典型代表,5G與工業、交通、醫療等行業深度融合,催生出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新業態,深刻影響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并持續推動千行百業轉型升級。
“經過多年發展,北斗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正處于市場化、產業化的關鍵階段,與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將衍生出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重慶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夏泳建議,充分發揮“5G+北斗”的技術優勢,推動規模應用及產業賦能,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作為我國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成為可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與授時服務的重要新型基礎設施。5G則是引領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內容。
隨著北京、廣東、浙江、重慶等地出臺政策,鼓勵北斗與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5G+北斗”規模應用的基礎已經具備。
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基站數超過330萬,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和縣城城區。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國北斗終端設備規模同比增長47%。北斗定位已成為智能手機標配。部分細分行業示范應用不斷涌現,帶動應用規模持續提升。
夏泳表示,中國移動已在全國建設超過四千座北斗地基增強基準站,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統。截至2023年10月,中國移動大力推進“5G+北斗”行業應用,高精度定位服務累計調用已突破萬億次,落地項目超400個,輻射全國31省,累計上車數達450萬輛。

“當前,重慶移動正運用‘5G+北斗’技術,深入探索解決‘橋都’立交橋縱橫交錯,道路變化多、車道多、隧道多的出行導航難題。除了隧道高精定位,在港口航道領域,重慶移動也積極嘗試,依托‘5G+北斗’高精定位能力,聯合長江重慶航道局打造山區航道維護應用場景。”夏泳介紹。
“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5G+北斗’的發展與應用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夏泳說,該技術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應用規模整體較小,在基礎設施的統籌布局、應用場景的融合拓展、生態培育壯大等方面還需要發力推進。
夏泳認為,北斗與5G的“強強聯手”可以相互賦能,彼此增強。具體看來,5G網絡布局可為北斗地基增強站建設提供有力支撐,“5G+北斗”覆蓋可以有效解決室內定位以及室外遮擋導致的衛星信號缺失問題,滿足復雜地形的定位需求;“5G+北斗”結合無人機等新技術,將形成“空天地”一體服務能力,具有融網絡、融技術、融終端、融應用的天然優勢;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北斗與國產化率超過80%的5G設備,兩者結合可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運行提供重要保障。
如何充分發揮“5G+北斗”的技術優勢,推動規模應用,更好賦能千行百業?夏泳建議,結合產業特點與重點應用場景,將“5G+北斗”基礎設施布局納入區域規劃和產業規劃,協同做好5G與北斗地基增強站規劃建設,形成“一張網”服務能力;針對隧道、高樓、山區等復雜地形,面向交通運輸、城市治理、精準農業等重點行業,加強“5G+北斗”基礎設施的布局建設;加強對建設運營單位的資質要求及審核管理,保障國家安全和長遠利益,完善“5G+北斗”的標準規范和質量評價體系。
“‘5G+北斗’的應用相對更少,當前大部分行業應用仍處于‘樣板間’打造的起步階段,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和車載系統。”作為一名信息通信行業的代表,夏泳努力深化5G行業應用,不斷創新5G應用。重慶移動5G應用合作伙伴已超500家,與政府、高校、企業積極開展聯合創新,如5G智慧偵查聯合創新實驗室、一標三實聯合實驗室、5G工業互聯網創新實驗室等,共同探索5G創新應用,孵化5G新技術。在工業、車聯網、能源、農業等重點領域,重慶移動打造5G應用標桿超110個,有效推動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
基于重慶移動5G應用場景的成功創新實踐,夏泳認為,“5G+北斗”也需積極拓展重點行業應用,引導智慧交通、智能網聯汽車、大眾消費、農業農村、能源電力等重點領域把“5G+北斗”應用納入行業發展規劃;在智慧交通、社會治理、應急搶險、自然資源等政府主導領域,帶頭打造一批“5G+北斗”的典型應用;推進“5G+北斗”賦能無人機應用,發展低空經濟,促進線路巡檢、消防搶險、安全應急等應用場景落地。
“還需培育壯大產業生態,大力推進產業創新。”夏泳建議,一是積極發展行業專用設備。加快提升北斗終端滲透率,推動終端設備向“5G+北斗”融合升級,支持測繪、應急通信、無人監測等專用終端產品研制與普及。二是加快培育運營服務領域市場主體。支持企業專注細分市場,聚焦重點行業的典型應用場景打造優勢產品服務,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面向“5G+北斗”集成應用,完善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強化創新企業孵化培育。三是打造協同創新平臺。鼓勵衛星導航、衛星通信產業與信息通信業的龍頭企業“強強聯手”,支持共建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帶動產業上下游、產學研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深化北斗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開展“5G+北斗”戰略合作,引導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推動創新成果向企業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