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2022年中國信息通信領域十大科技進展”在2023中國信息通信大會隆重發布。十大科技進展評選是為了把握信息通信領域前沿動態,促進我國信息通信科技創新,鼓勵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2022年度信息通信領域十大科技進展發布現場
中國信科集團完成的《星地融合移動通信技術標準研究及驗證》、《超3Pbit/s單模19芯光纖傳輸系統實驗》和《小型化高效能5G融合天線技術》三個項目成功入選2022年中國信息通信領域十大科技進展,標志著中國信科在光通信領域保持領先優勢的同時,在星地融合和5G融合天線等新興業務領域也取得重大突破,對技術創新自立自強和信息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信科完成的三個項目成功入選2022年中國信息通信領域十大科技進展
項目一:星地融合移動通信技術標準研究及驗證
近年來,衛星互聯網朝巨型低軌星座、寬帶連接、手機直連等方向發展,并與地面網絡深度融合,形成全球全域覆蓋的趨勢,成為國際競爭前沿。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大力推進衛星互聯網技術研究和重大工程建設目標。
針對我國地面網絡強、衛星網絡弱現狀,2018年中國信科陳山枝博士在業界最早提出發展基于5G的衛星互聯網技術體制;2020年,他倡導發展“5G體制兼容、6G系統融合”的星地融合技術路線。
由于衛星移動速度快、網絡拓撲變化劇烈等原因,帶來了星地融合網絡架構設計復雜、移動性管理難、無線傳輸效率低、網絡質量保障難等問題, 在陳山枝總工程師的帶領下,2022年中國信科集團下屬的中信科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無線移動通信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努力推動星地融合技術標準及驗證工作,并取得關鍵性突破與科技進展,主要包括:突破5G增強和6G星地融合關鍵技術,攻克網絡架構設計難、傳輸效率低、業務質量保障難等技術難題;在3GPP和ITU牽頭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引領星地融合標準發展;開展5G NTN設備研制和在軌驗證,推動5G NTN產業化發展;搭建6G星地融合原理驗證平臺,為6G國際標準競爭提供技術儲備;建立星地融合開放實驗室,支撐我國衛星互聯網技術和產業發展。
項目二: 超3Pbits單模19芯光纖傳輸系統實驗
隨著各種新興互聯網應用的興起,超高的傳輸容量需求給光纖通信技術帶來了巨大挑戰,擴展波段光傳輸技術和空分復用光傳輸技術成為下一代光纖通信技術的研究重點。
2022年9月,中國信科集團下屬光通信技術和網絡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烽火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鵬城實驗室余少華院士團隊組織實施了國內首次19芯單模光纖和S+C+L擴展波段相結合的傳輸系統實驗,總傳輸容量超3Pbit/s,是當時國內光纖傳輸系統實驗容量的最高紀錄。
該實驗利用超高階概率星座整形算法,并優化各波段功率分布,是全球首次傳輸容量超3Pbit/s的單模多芯光纖傳輸實驗,標志著我國在擴展波段與空分復用光傳輸領域均邁入了世界先進水平。實驗成果及其后續進展是我國在“三超”光傳輸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將對我國光通信產業的技術升級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項目三:小型化高效能5G融合天線技術
該進展成果由中信科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旨在解決天面資源極度緊張和5G網絡能效日益突出的核心矛盾問題,通過持續攻克輻射單元技術、移相器技術、多路傳動組件技術、多頻陣列融合技術等5G融合天線的技術瓶頸,滿足全球不同運營商共建共享基建的需求和覆蓋國內外各運營商所有頻段的低碳綠色產業升級需求。
中信科移動研發團隊系統地掌握了5G融合天線的核心技術,包括:高增益去耦濾波輻射單元技術、低損耗一體化集成移相器技術、超高集成化多路傳動組件技術、超高集成化的多頻陣列融合技術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G融合天線的核心模塊尺寸縮小40%以上,整機性能指標提升約10%,均已實現批量生產和規模商用。為我國無線通信產業保持國際領先優勢開創了有利局面,為實現具有獨立自主可控的技術、產品和產業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未來,中國信科將持續聚焦國家信息產業規劃,瞄準國際研發先進水平和國際商用最高水平,集中優勢科研資源和創新力量,加快實現集團產業技術創新持續突破;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高水平信息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發展能力,努力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信息通信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