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今日舉行的“鳳凰羽豐·智領低空”首屆低空經濟創新引領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志杰發表了題為《充分發掘低空新質資源潛力 科學應對低空經濟發展挑戰》的演講。

其指出,低空經濟依托低空飛行活動,覆蓋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是綜合經濟形態的典型代表。他也強調,低空經濟的本質在于新型航空器eVTOL的出現,這不僅預示著交通范式的變化,更有可能賦能傳統產業,推動經濟形態的轉型升級。
在談及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時,陳志杰院士提到了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這三大核心要素。他特別強調了5G技術在低空經濟中的應用潛力,認為5G將成為低空智聯網的核心,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
同時,陳志杰認為低空經濟的發展面臨著三大挑戰:技術挑戰、管理模式挑戰和產業轉型挑戰。在技術層面,他提出了數字化技術、網絡化技術、智能化技術和安全四大核心技術的挑戰。在管理模式上,他討論了管理體系、空域管理、運行管理和安全四大管理挑戰。而在產業轉型方面,他建議現階段應挖掘政府管理和服務的需求,以促進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
據了解,首屆低空經濟創新引領大會以“鳳凰羽豐 智領低空”為主題,由北京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聯盟和鳳凰網共同主辦。大會匯聚頂尖專家學者,通過深入交流前沿科學技術,探討行業發展趨勢,發布最新創新成果,并繪低空應用新圖景。
以下為演講全文,經編輯發布:
尊敬的向院士,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應豐臺的邀請,今天來跟大家交流一下關于低空經濟的一些基本概念。我也算是豐臺人,我就住在豐臺小瓦窯這塊,今天特別高興和大家一起來分享。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充分發掘低空新質資源潛力 科學應對低空經濟發展挑戰》。
主要從兩個方面:一、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的概念。二、發展低空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跟大家簡單交流一下。
一、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的概念
前面的PPT剛才向院士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們準備從政策層面,方方面面的政策給我們非常大的支持。低空經濟的基本概念,剛才向院士已經講了,實際上就是依托低空,由各類飛行活動為牽引,在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保障、服務國防事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它是一個綜合經濟形態,這是它最大的特點。覆蓋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
低空經濟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把它叫做低空經濟?實際上大家都非常清楚,大概在六七年前,當我們新型的航空器eVTOL,就是垂直起降、電動、智能、無人,這幾的特點集成在一起的新型航空器的概念和這個形態出臺了以后,整個行業都在討論這種技術變化會給我們整個人類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從美國、歐洲,大概六七年前就開始研究這件事,當時主要大家提出來可能會產生一個新的交通范式的變化,所以很多的概念像UAM城市空中交通、城市BUS,這些概念就慢慢出來了,就覺得可能會整個交通范式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后來,五年前美國兩院就感覺到光用城市公共交通這個概念涵蓋不了整個這塊的東西。所以當時提出來先進空中交通AAM,大家經常可以看到這個詞。
同樣,我們國家也在研究這件事情。我們感覺到低空這種新型無人航空器出現以后,除了會帶來新的交通范式的變化以外,它更大的作用是可能賦能很多傳統產業,使得我們的經濟形態實現轉型升級。所以應該講把這兩者加起來,一個是新的交通范式的變化,一個是賦能傳統產業,加起來稱之為低空經濟。它總共有四個產業:制造業、飛行業、保障業、服務業。這是低空經濟本身自身的主要特點。
為什么把低空經濟叫做新質生產力呢?總書記講的新質生產力三大特點:1.技術革命性突破。2.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3.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這是新質生產力三個最核心的特點。
我們來看看低空經濟,實際上它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帶來的一個新的產業,也就是說eVTOL這種形態的航空器或者我們稱之為會飛的機器人這種新型的航空器,這種技術的突破帶來一個完整的行業變革,催生了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第二,從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大家都知道最核心的就是空運,空運作為一個資源要素,這個大家認知都非常清晰。但是在傳統上這個資源基本上在軍隊和行業手里面發揮作用,也就是說主要圍繞交通這塊。現在我們說它是低空經濟,就是想把空域資源作為一個生產要素配置到整個經濟活動過程當中,也變成了我們整個經濟要素里面的一個核心要素,所以它是一個完全的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的概念催生的。同時,現在我們圍繞5G在低空經濟的應用說的非常多,為什么?我們當時建設5G的時候描繪了非常多的5G應用場景,最核心的是工業互聯網,這幾年整個工業互聯網讓我們的5G實際上是吃不飽。后來我們又找到一個車聯網,車路協同,這個用5G來做。現在看車聯網,地面車路協同這個也發展也還要有一個過程。所以從另外一個意義上,5G資源也需要找到一個新應用,也需要一個重新配置它這個要素的過程。所以現在5G用到低空經濟,作為低空智聯網的核心,也是成為下一步整個低空經濟發展的特征,所以它也是一個要素重新配置的過程。
產業聲獨轉型升級。剛才講了低空經濟實際上是由交通范式變化,新的交通范式和對傳統產業賦能構建的一個經濟形態。所以說低空經濟就是一個新質生產力,它是完全符合我們對低空經濟的定義和低空經濟發展本身。所以如何把握好低空經濟的發展,確確實實要站在更高的維度上來看待這個問題。
二、發展低空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
既然低空經濟是一個未來經濟、低空經濟是一個新質生產力。我們要培育低空經濟或者培育這個新質生產力,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都有哪些呢?
從三個維度來看,它既然是由三個要素催生的低空經濟,我們在這三大要素里面都會面臨全面的挑戰。第一,技術挑戰,技術革命性突破是一個過程,有這種航空器產生了,我們要圍繞這個技術突破還有什么技術挑戰。第二,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就必然帶來我們現有管理模式的變革,或者叫生產關系的變革,這塊從實際情況看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一些。第三,產業轉型的挑戰。既然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如何轉型同樣面臨著挑戰。我們從三個維度簡單來看。
第一,技術。從制造的角度上來講,向院士講了從航空器本身面臨著非常非常多的挑戰。現在我們如果能造出這種新型航空器,又讓這個航空器飛起來,因為只有飛起來才能產生經濟效益,如何確保這些新型航空器能夠真正的飛起來?如何構建一個能夠滿足未來我們異構、高密度、高復雜度的飛行場景,整個的飛行環境如何構造。我認為這是我們目前在整個技術面上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我想基本上可以用四個方面來說這件事,就是四個核心技術:1.數字化技術。2.網絡化技術。3.智能化技術。4.安全。這四大要素是整個低空飛行環境構建的最核心要素。
關鍵之一,什么叫低空數字化管理技術。一個飛行要在天上飛,離不開通信、導航、監視、空域、氣象,低空還面臨障礙物一系列的基礎環境。我們都在想現在我們所有城市都在做數字城市,尤其是這一段時間自然資源部在做的實體三維中國,各個城市都在做,這方面前期組織的數據都非常多。大現在面臨一個問題,我們能不能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把我們剛剛講的影響低空飛行的所有要素都能夠數字化的放到一個整體環境里面去,構成飛行環境的完整的數字化底座,這就是我們的數字化核心的本質。它不光是把空域網格化,它不光是把我們整個障礙物數字化,而是要把所有飛行要素能夠用數字表征放在一個信息空間里面去,能夠實現未來整個高密度運行的基本基礎。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實事求是講是很難確保我們未來異構高密度的飛行環境的構建。因為這些東西既是我們現在城市發展的一個升級版,相當于把現在城市的實景三維中國的數據疊加上低空要素的一些數據,就會構成一個非常好的低空數字底座。這里面的關鍵一方面是空域,第二方面是整個空域本身的精細化分辨和動態管理,以及第一階段的航路網和在復雜城市場景下構建整個基礎設施的運行環境,所以這里面的關鍵是,我剛才在大廳里也看了現在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到某一個城市結合當地城市的實景數據,結合當地城市的實體三維中國數據,然后把現在城市的數字化、智慧化,把我們低空的要素加進去,為未來整個低空的發展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因為未來整個低空設施是漸進式變化的,也就是說今天面對的可能就1000架飛機的飛行量構建的基礎設施,兩年后我可能要面對10000架飛機的飛行量,基礎設施要往上升級。如果我們沒有一個統一的底座,不同時期建的系統就不能夠自由的在一個生態環境下去生長。另外,不同部門要建不同的監管系統,有國家層面的監管系統,有政府層面的監管系統,有運營人的運控系統。各自建立的時候也不能夠用同一種語言、同一種話語來對話,大家建的又可能是煙筒式的,互聯互通會變得非常難。第三,我們不同時期建立的所有圍繞低空的基礎設施,包括我們的通信、導航、監視、氣象等等這些物理設施也有可能一代一代的浪費掉。所以我想低空數字化是我們必須要建立的底座。
關鍵之二,智能網聯。這個大家特別好理解,因為現在涉及到的起降場,空域、通信、導航、監視、氣象、情報,這些所有的物理設施在能力數字化的同時必須在空間上要達到組織,提升空地信息一體化的服務能力。這個網絡的建設現在面臨的挑戰也是非常多的。怎么樣構建空天地一體,實用、可靠、可拓展的信息化網絡化的運行環境,這也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巨大挑戰。現階段有5G網,但是5G不是拿來就能用的,而是要經過低空各類不同飛行場景的性能要求,我們所要達到的這些通信的性能,要求我要能達到的導航的性能,要求我要能達到的監視性能,以及氣象水平,才能滿足我這個區域所有的飛行。所以現在能通性是兩點之間搭一條線,但是它要滿足我飛行的東西,它的時延、帶寬、連續性、覆蓋能力、可靠性等等,它和其他的通信可能是不一樣的。不是說我能通就一定能用,而是要滿足我的飛行環境。所以現在很多不同的部門之間在對話的時候就不具備這個基本的基礎,我們現在有一大部分公司是做信息化的,但是他對航空的業務不了解,所以往往他所做的這些基本的東西,基本上是停留在他自己的認知范圍內。航空是一個業務性非常強的,或者說它的航空特征非常強的領域,我們做任何基礎設施建設一定要結合航空自身的需求去做這種業務建設。
關鍵之三,智能運行管理。我們都知道未來的低空經濟是以無人機為主導,傳統管飛機這塊上百年的經驗都是圍繞大飛機,圍繞有人航空,圍繞運輸航空來構建的一整套規則體系。這樣現代的規則體系是人在回路,我們對天上運輸航空大飛機的管理系統還是輔助系統,是地面的管制員和空中的飛行員,以話音的形式來管理整個的飛行。將來在低空這種形式不行了,第一,高密度,天上的飛機畢竟還沒完全達到高密度。第二,高復雜度,地面整個的運行,所以你必須要建立一個新的運行模式和規則來保證低空所有這些有人機、無人機的通暢飛行。這就是我們提出來的智能運行管理,就是飛行管理。我們現在看到大廳里擺了很多低空的飛行管理系統,低空的飛行服務系統,但是我可以跟大家講,目前所有這類系統都還是在演示階段,你看見無人機在飛,但是因為現在整個低空運行的規則都還沒有定。我們做信息系統的都知道,信息系統實際上是你業務邏輯的一個實現,我現在連業務邏輯都沒有,你就說你實現了,這個邏輯上本身就不通過。所以我們如何構建一個運行管理體系,現在我們首先還得從規則層面來構建。
也就是說一定要解決低空智聯環境下整個控制體系的智能和飛行平臺個體智能的匹配,也就是說要顛覆現在基于人在回路的系統監管技術,來重新構建整個的監管體系。所以現在學術界的爭論很多,說低空要不要劃航路,前幾天互聯網上還有一篇文章說低空航路是一個偽概念,他覺得低空根本就不應該有航路的概念。當然還講現在低空無人機和無人機之間的間隔應該是多少,不知道。有人機和無人機之間的間隔應該是多少,不知道。我們低空還要不要分層,也不知道。現在整個飛行規則的構建是一個全新的東西,目前全球也在致力于整個規則的構建。所以這也是下一步我們為什么要先搞試點城市,通過試點城市把我前面說的這些基本的模式和規則摸索出來,才能夠繼續往前走。
關鍵之四,安全。這個不用說我都知道,航空飛行本身有傳統的三大安全,空防安全、飛行安全、公共安全。未來的低空是數字化、網絡化的,又帶來新的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安全不兜底,產業就不可能健康發展。安全不兜底,它對社會的影響,對我們整體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實事求是講,目前我們對整個低空安全體系的構建,或者叫監管體系的構建還面臨諸多技術難題。所以我們還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尤其是被動式的風險防控,也就是非合作目標的安全識別的問題。目前合作目標的防控,我想很快我們就要推出來強制性的風波無線信標,這是必然的,只要在天上飛的飛機,只要是合作的飛機,都必須對地面廣播你的位置。那么非合作的怎么辦?我們這一兩年關于非合作目標的低空監視的問題,尤其是5GA,大家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但是我們在全域部署5GA的可能性,或者它的商業邏輯是否成立?5GA能滿足到什么樣的程度,這里面都還有待工程檢驗。所以我想這塊還是需要我們業界利用傳統的雷達、光電和無線電偵測技術,加上現在的組網、5GA等這些新技術,構筑一個強大的、可靠的低空監視網絡,可能才是我們發展低空經濟的一個基礎。否則的話,我想政府領導也睡不著覺,天天上千架飛機在天上飛,如果下一步我把天上飛的責任真的交給政府,這個體系里面負責人可能就半夜睡不著,飛機天上兩架撞了怎么辦?飛機掉下來砸到人怎么辦?天天都要為這個事頭疼,所以這個事情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第二,管理模式挑戰。管理的維度也面臨四大挑戰。
關鍵之一,管理體系,政府主責、行業指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我的問題是在政府主責的前提下如何構建新型的協同管理體系。實事求是講,這一點上政府因為以前沒有介入到航空管理的業務領域,政府在這方面的人、機構、手段都是比較缺乏的,尤其是經驗。所以我想下一步低空經濟怎么發展,不從生產關系上或者管理模式上構建一個完全新型的管理模式,它也很難健康的往前發展。所以我想這個事情需要我們政府層面主動作為,協調軍民航,當然頂層也在構建研究新型的協同管理體系。因為將來這塊究竟誰的責任一定要說清楚。
關鍵之二,空域管理。現在提出來分七類,所有政府都接到了當地地區協調委的通知,要求大家上報你的G類空域、W類空域的數據,現在很多政府也很頭疼怎么報,一方面他也不太懂,兩方面是現在很多政府找到一些行業專家來幫他報。現在究竟哪些東西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哪些不能劃成G類,哪些劃成W類,所以這里面也是一個業務問題。如何科學的配置G類和W類空域資源,也是我們下一步發展低空經濟必須要去做的一件事情。比如說我不指望我這里能飛,我能找到空域給我做試飛,為我的無人機廠家提供試驗場地,可能你也要去協調當地這塊的G類空域和W類空域都有哪些。我可能就需要用一些新的技術方法來對這塊的空域管理提出一個好的手段,在協同管理過程當中怎么來把這個利用好。所以這里面確確實實怎么樣去科學配置你的G類和W類空域,這也是一個很長遠的問題。因為從安全維度上來講,從管理維度上來講,有不同的側面來考慮這件事情,但是總是能夠找到一個最大效率的,有效的利用這些空域的方法,這也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
關鍵之三,運行管理。前面講的運行管理是講技術層面的,我現在講的運行管理是我們如何設計一個全新的數字飛行規則,真正實現無人駕駛、智能管控、有人監督。數字飛行規則很有可能下一步會成為我們傳統航空上從目視到儀表,這是我們傳統的兩種飛行規則。下一步在低空,這兩種可能都不行,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數字飛行規則來代替GFR,目前國際民航組織已經推出了初版,我們中國既然低空經濟發展比別人更快一些,我們圍繞這塊要做的事情確實還是非常多的。
關鍵之四,安全。剛才講的安全在技術維度還有很大的挑戰,在管理維度上我們同樣面臨巨大的挑戰。管理側如何進一步明確軍隊、行業、政府,在低空安全管理方面的責權利。第二,如何加快新型執法體系的構建和執法手段的建設,將來低空飛行違法違規了誰管、怎么管。肯定將來公安部門要管,但公安部門怎么管,用什么樣的法律來管、用什么樣的規則來管,這都是下一步需要從管理側去完全構建的問題。在制造側,低空飛行器的安全標準需不需要去重新梳理,我們不能再把所有低空航空器都算成一類,比如說農林植保的航空器,它就可能是一個低安全準則的飛行器,再認的eVTOL就是高安全準則的東西,這一系列的產品標準、制造標準、適航標準都需要重新構建。在運行側,如何創新低空場景運行管理和低空智能管理的技術,最大限度的解決低空安全的問題。這是我們在管理層面的主要挑戰。
第三,產業轉型。產業轉型我一直在講,未來真正要把低空經濟做到最終成為一個健康的經濟形態,它一定是要我們整個社會公眾個體來消費航空產品,才能振興低空經濟。但這也要有一個培育的過程,我建議現階段要把政府管理和服務的需求開發出來,作為我們第一階段突擊這塊,其實這塊我們對低空的應用是有很大的潛力可挖的。除了整個城市管理、應急救援,以及農林植保等等這些政府層面的需求以外,這塊怎么樣挖掘出來交給企業,交給產業去做,讓政府從繁重的低空運行脫離出來。我到很多城市去看,現在最典型的是公安,現在公安用在無人機上的人力,一個城市就幾百號人,非無人機的,管無人機是他的職責。但非無人機我認為并不是他的職責,政府的委辦局大部分都在買無人機,國土的、交通的、環境監測、氣象,都在買無人機,運營效率都非常低,你要有人,要買設備,飛的時候還要找人家協同,飛完了數據回來還要自己處理,等等。其實把政府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企業去做,我們能養得起好多企業,也可以引導我的低空經濟慢慢健康的往前發展,起碼有拿你政府這塊試驗田來做這件事情。第二,To B,當前企業和政府這塊,比如說現在的旅游、短途運輸、末端物流和支線物流,To B是我們當前要挖掘的這塊。隨著整個場景慢慢豐富,To C這塊就會慢慢發展起來,也許再過五年十年To C這塊發展起來以后,在座的同志能夠有三分之一的人買得起很便宜的很簡易的,又可靠性很高的eVTOL,出門我就自己隨便坐了,真正去消費航空產品的時候,也就是說我們從最早六年前提出這個概念說未來會對人類出行方式這種交通范式產生革命性變化,真正到實現這一天,我們整個低空經濟才真正能夠到繁榮的一天,才能真正到我們所提出來的萬億、十幾萬億的藍海。
我今天就簡單的跟大家交流這么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