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第四屆中國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大會廣電新媒體發展主題研討在京成功舉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副司長劉曉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張蘇出席活動并致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副院長滕勇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融合發展研究所所長李秋紅圍繞著廣電新媒體過去十年取得的成效,以及“新十年”的發展進行了深入分析和展望。

自“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廣電系統開始不斷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持續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的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過往實踐證明,媒體融合不僅拓寬了傳統媒體的傳播路徑,也為文化傳播、社會發展和國家形象塑造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次廣電新媒體融合發展研討活動通過行業內的交流與互動,探討了新的歷史時期如何以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為手段,進一步促進大屏與小屏的融合互通,共同構建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的新生態。
劉曉東表示,當前媒體融合發展正處于縱深推進、系統變革的關鍵階段。這是一場深入骨髓的自我革命,廣電新媒體更要用互聯網思維主導資源配置,從體制機制、戰略規劃、績效考核、機構設置、流程再造、平臺打造、經營機制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這個過程中要注重技術賦能,研究虛擬現實、區塊鏈,特別是人工智能等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新機遇,積極發展新業態;要積極融入政務、商務和服務,不斷拓展業務模式,增強自我造血能力。

圖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副司長劉曉東
張蘇指出,媒體融合發展已經邁入到改革創新的深水區,我們要充分認識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創新,堅持系統思維、互聯網思維,把信息化轉型、數字化賦能作為發力重點,推動更多資源力量向互聯網主陣地匯集。

圖為: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張蘇
滕勇基于對大數據的分析,總結了廣電新媒體所具備的大聲量、高增長、深融合三大特點。他表示,廣電新媒體聚焦高品質、多元化的用戶需求,用新技術賦能融合傳播,融入新媒體元素,創新傳播模式,構建了網上網下的一體化傳播,擴大了優質內容的傳播渠道,助推了廣電視聽的深度融合。

圖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副院長滕勇
李秋紅認為,打造自主可控傳播力強的新型網絡傳播平臺,要從遵循互聯網的傳播特性出發,既要確保積極用好傳統的頻道和頻率,又要避免過度依賴。同時,要按照專業化和內容、受眾、市場細分的原則,設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通過量化指標,進行有針對性地改進和提升。這樣有助于受眾更好地去選擇媒體,獲取更可靠的信息。

圖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融合發展研究所所長李秋紅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副司長范潔出席活動,抖音集團副總編輯、媒體與合作總經理郎峰蔚,北京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主任兼北京新媒體集團董事長、北京時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宗昊,湖北長江云新媒體集團總編輯趙軼,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荔枝新聞總編輯荊雷,成都市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臺長金學良,浙江衛視(中國藍新平臺)副總編輯袁筱華,山東廣播電視臺閃電運營中心副主任崔維莉等參加活動并進行主題演講,大家圍繞著廣電新媒體的內容制作與傳播、“大端大號”運營等內容,就優化運營方式、提升輿論引導力、堅持內容為王、把握新技術應用等具體措施進行研討,為廣電新媒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思路和支持。
活動現場發布北京廣電新媒體發展成果,并正式啟動抖音合聲計劃“直播領讀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