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孫迎新/文)11月13日,在上海召開的2024全球6G發展大會上,來自全球的眾多知名專家、科研機構負責人、運營商及制造商高層,在“奮進新征程——眺望6G標準前沿”的大會主題下展開深入探討與廣泛交流。中國聯通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中心總監李福昌就網絡覆蓋與能力提升、AI技術的深度應用以及推動6G標準化和商用化等話題進行了主題發言。
中國聯通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中心總監 李福昌
針對6G網絡覆蓋與能力提升的話題,李福昌指出,6G網絡將實現網絡覆蓋的全面拓展,這是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長期目標之一,即實現“隨時隨地與任何人通信”。盡管5G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如偏遠地區、海洋、高空等環境,網絡覆蓋仍存在不足。
6G時代的目標是進一步縮小這些差距,確保真正的“無死角”通信。此外,6G網絡的能力也將得到顯著提升,特別是在用戶體驗方面,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對于高質量、高可靠性的通信需求。例如,6G將支持更高清的視頻通話、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以及更低的延遲,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流暢和沉浸式的體驗。
談及AI技術在6G網絡中的深度應用,李福昌強調,AI技術將在6G網絡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僅限于傳統的網絡管理和節能領域,還將深入到網絡的底層技術中。具體來說,AI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賦能6G。
網絡智能化:AI將幫助實現網絡的自我優化和自我修復,提高網絡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例如,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實時分析網絡流量和用戶行為,動態調整網絡資源分配,以應對突發的高流量需求。
服務個性化:AI將使6G網絡能夠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通過對大量用戶數據的分析,網絡可以自動識別用戶的需求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的內容和服務,如智能推薦、虛擬助手等。
算力資源優化:AI技術將使6G網絡的算力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例如,通過在基站側引入邊緣計算,可以實現計算任務的本地化處理,減少數據傳輸的延遲,提高服務質量。
李福昌提到的一個具體案例是在5G網絡上進行的基于無線AI賦能調度的實驗,結果顯示,通過在基站側引入邊緣算力,能夠顯著降低視頻延遲,提高高清視頻的比例,并增加視頻業務流量。
在推動6G標準化和商用化進程方面,李福昌呼吁通信行業和垂直行業加強合作,共同推進6G技術的標準化和商用化進程。他指出,盡管5G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功,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如成本、能耗、頻譜資源等問題。為了更好地為6G的發展奠定基礎,需要對5G的痛點進行深入挖掘,找出改進的方向。具體措施包括:
產學研用聯合創新:在工信部的指導下,中國聯通堅持產學研用聯合創新,推動6G技術的持續演進。這不僅需要通信行業的內部合作,還需要與其他垂直行業的協同,如制造業、醫療、交通等,共同探索6G技術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
全球標準制定:李福昌強調,6G技術的全球化發展離不開全球統一的標準。他呼吁全球范圍內的通信企業、研究機構和政府機構加強合作,共同制定6G技術標準,確保技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為6G的全球成功商用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