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帶來五份建議,涉及汽車出海、自動駕駛、車輛購置稅、汽車產業人才培養等議題。
構建海外汽車市場共性數據庫
隨著中國汽車品牌競爭力不斷提升和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國汽車品牌正加速走向海外市場。但中國車企在出海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朱華榮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涉及出海的政策法規紛繁復雜,各企業重復投入,資源浪費較大。同時,海外市場的多樣性也挑戰著企業的適應性。
朱華榮認為,為更有效地應對挑戰,提升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總體適應能力和競爭力,有必要構建統一的共性數據庫,避免每個車企都需要單獨研究,造成資源重復投入。基于此,他建議推動構建海外汽車市場基礎共性數據庫,供企業快速調用,加快中國車企全球化進程。
具體來講,朱華榮認為,可推進海外政策、法規、氣候、環境、路況、文化、習慣、風俗等基礎共性信息的收集與整理研究,構建統一的汽車共性數據庫平臺。鼓勵企業、研究機構、政府部門等各方積極參與數據庫建設,實現信息共享和合作,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同時,可以考慮以積分制管理,輸入研究的信息,評估后獲得貢獻積分,企業調用信息則支付積分。
除此以外,朱華榮還建議依托共性數據庫,拓展深度咨詢服務,并向中國車企示警風險,幫助規避風險。“全球化中,車企出海需要大量的海外咨詢服務,為車企提供更具體的布局建議。這些是僅依托數據庫無法達成的,需要深度的咨詢服務。”朱華榮表示,當海外某地區的政策法規、政經環境等發生變化時,可以向中國車企集體示警,避免因變化帶來中國車企海外資產巨額損失。
加快完善自動駕駛系統立法
自動駕駛是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對我國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隨著智駕端到端與多模態大模型技術的持續進步,智駕技術正在加速演進,自動駕駛已具備堅實的技術儲備與商業化基礎。
然而,從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自動駕駛仍然存在一些挑戰。朱華榮分析,現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尚未放開對自動駕駛的限制,地方立法和管理未實現統一。同時,自動駕駛系統準入無足夠技術標準做支撐,未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此外,無人物流車也缺乏相應的標準和法規支撐。基于此,朱華榮建議加快完善我國自動駕駛系統立法。
具體來說,可根據駕駛自動化的等級、自動駕駛的應用形態分配相應權利、義務及法律責任;根據自動駕駛不同的應用形態對不同主體分類配置權利義務及法律責任;建立完善自動駕駛保險體系、構建多元監管格局。
在標準體系建設方面,朱華榮表示,基于我國在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和準入等方面開創性的嘗試和成果,建議推動完善對應的標準體系,包括自動駕駛系統多支柱測試評估方法、自動駕駛系統安全評估模型方法等通用標準,交通擁堵自動駕駛功能及試驗方法、代客泊車功能及試驗方法等具體產品標準。
同時,他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出臺包括面向研發設計和產品準入管理的測評方法等管理類標準。對于應用越來越廣泛的無人物流車,朱華榮建議推動出臺相關的標準,建立無人物流運輸車的準入機制,對申請上路的企業和產品明確準入準則,并建立責任追溯制度。
優化產教融合頂層設計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朱華榮還與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建議,希望以此響應當前汽車行業的人才需求,設立智能電動車輛一級交叉學科。
朱華榮表示,隨著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軟件定義汽車”新階段,傳統課程體系與汽車產業技術代差逐步擴大,高校培養方案在解決汽車企業實際問題和應用前沿技術方面已顯滯后,難以滿足產業對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基于此,朱華榮建議設立智能電動車輛一級交叉學科。將“智能電動車輛”納入《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明確學科代碼與學位授予標準。以智能、低碳、多域汽車為主要研究對象,構建多領域、多層次學科交叉融合的知識體系,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方法和技術融合為有機整體,形成全新的跨學科體系。
“電動化和智能化正在加快重構汽車產業鏈和創新鏈。”朱華榮建議高校的“新”汽車課程體系從傳統機械,向以電子電氣架構、操作系統、軟件算法和大數據應用為核心的課程體系迭代。
在推動產教融合方面,朱華榮建議構建“需求牽引+動態調整”的產教協同機制。由政府牽頭,優化產教融合頂層設計,明確政、校、企三者的責任與權利,建立統一的產教融合信息平臺,促進教育部門、高校和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與協同合作,降低合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