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工業節能降碳管理,推進數字技術賦能綠色低碳轉型,支撐構建系統完備的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工業企業和園區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指南》(工信廳節〔2025〕13號,以下簡稱《指南》)。為更好理解和落實《指南》,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指南》制定背景
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是支撐工業企業和園區提升能耗和碳排放雙控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統和基礎工具,通過采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智能傳感等信息通信技術,開發能耗和碳排放數據采集、核算、分析、優化與管理等功能,為開展產品碳足跡、項目碳評價和企業碳管理等提供支撐。積極引導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和園區開展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運行,有助于加快重點行業和領域節能降碳改造,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支撐構建系統完備的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基礎。
(一)落實工業節能規定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國家鼓勵工業企業采用先進的用能監測和控制等技術。《工業節能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33號)第三十七條規定,鼓勵重點用能工業企業建設能源管控中心系統,利用自動化、信息化技術,對企業能源系統的生產、輸配和消耗實施動態監控和管理,改進和優化能源平衡,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綠色低碳轉型重大決策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在電力系統、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筑建設運行等領域的應用,實現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國務院辦公廳《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提出,完善企業節能降碳管理制度,推動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落實節能降碳管理要求。
(三)細化實化對數字化碳管理的工作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建立數字化碳管理體系,加強信息技術在能源消費與碳排放等領域的開發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印發實施《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建立數字化碳管理體系,鼓勵企業、園區協同推進能源數據與碳排放數據的采集監控、智能分析和精細管理。
二、《指南》實施的工作基礎
前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發布了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屬、輕工等重點行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支持建設了200余家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經過多年運行和持續改進提升,有力支撐了工業節能提效。同時,按年度遴選發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推廣數字化能源信息管理、基于物聯網的智慧能源可視化監控管理、基于大數據的能碳一體化管控等新技術,為能碳管理中心推廣奠定了基礎。自2023年起,上海、河南等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組織開展了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試點建設、遴選推廣等相關工作,并積極推進省、市級工業碳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形成了一批成熟案例與應用場景。
三、《指南》的主要內容
《指南》是對工業企業和園區開展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包括四部分內容。
一是建設目標。通過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設運行,實現對能耗和碳排放的精準化計量、精細化管控、智能化決策與可視化呈現,提升工業企業和園區節能降碳管理能力,支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促進綠色低碳轉型。
二是業務功能。明確能碳管理中心具備能耗查詢、能源消費量和強度計算、能源消費分析與用能策略推薦、能效對標、能流分析、能效平衡與優化、用能與碳排放預算管理、碳排放核算、產品碳足跡核算、供應鏈碳管理、碳核查支撐、碳資產管理等功能。工業企業和園區可結合自身行業特點、實際需求等,確定開發建設的具體功能。
三是技術方案。為保障相關業務功能實現,明確能碳管理中心的系統架構包括基礎設施、數據采集、數據架構、模型組件、業務應用和互動展示六大板塊;對每項架構的具體內容做了說明。工業企業和園區應根據節能降碳及信息系統建設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政策要求等,開展系統架構建設并持續更新。
四是保障措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工業節能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從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網絡和數據安全等方面提出工業企業和園區采取的具體措施,保障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運行。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強《指南》宣貫解讀。鼓勵各地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相關行業協會、研究院所、重點企業等,結合本地區、本行業實際情況,圍繞《指南》相關內容、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典型案例、先進技術、標準規范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貫解讀活動。
二是加快《指南》落地實施。工業企業和園區可結合自身需求,開展既有能源管理中心的升級改造,拓展實現碳管理相關功能;或積極建設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確定系統架構并持續更新,實現一體化能碳管理。相關地區、行業可參照《指南》,探索建設本地區、本行業的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積極開展數據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工業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三是形成工作合力。把《指南》實施與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數據中心等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大規模設備更新、促進可再生能源消費等工作結合起來,積極支撐構建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機制,夯實工業節能降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