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原創(高靖宇/文)折疊屏手機的最大野心,是徹底取代直板旗艦手機的市場地位,而實現這一目標,“輕薄”就成為折疊屏手機必過的門檻。
過去,折疊屏手機因“厚重如磚”飽受詬病,用戶不得不為“嘗鮮”犧牲便攜性。如今,材料與工藝的革新正打破這一桎梏。三星旗下新款大折疊屏手機W25通過超薄UTG玻璃與超閉合輕薄精工鉸鏈,折疊形態厚度僅為10.6mm;vivo X Fold 3 則號稱“行業最輕橫向折疊屏手機”,重量為 219 克;榮耀Magic V3以9.2mm的折疊態機身厚度刷新了內折折疊屏的最薄記錄。

國產廠商OPPO更激進,最新發布的折疊屏手機OPPO Find N5,其厚度僅為8.93mm,讓折疊態厚度首次跨入“8毫米時代”。
至此,折疊屏“輕薄”基本已無可卷空間,因為最后制約也僅剩Type-C接口。那么,再無“厚”顧之憂后,接下來折疊屏的故事又將如何續寫?
OPPO Find N5發布會上,OPPO除了大篇幅介紹“輕薄”背后的多項創新外,現場AI應用展示也讓更多人看到,折疊屏不再只是“更大的屏幕”,而是“更聰明的設備”。
折疊屏告別“厚”顧之憂
折疊屏要在機身厚度上看齊直板機,確實不容易。鉸鏈與屏幕技術的創新是輕薄化的關鍵。以OPPO Find N5為例,其研發耗時一年半左右,期間攻克多項技術難題。
在材料與器件方面,采用了大量新材料,像鈦合金加工從 0.3mm 減薄到 0.15mm,這一過程技術攻關難度極大,需要通過將液態鈦合金霧化成微米級顆粒,再經激光精準打印成型,使鉸鏈在整體減薄26%的同時,剛度提升36%。對于屏幕等關鍵部件上,OPPO更是不遺余力,僅一塊屏幕的開模費用就高達一個億,研發人員費用也相應增加。正是OPPO高投入,換來了Find N5在輕薄上的突破,刷新了折疊屏手機的紀錄。

Find N5的結構設計創新不僅于此,它還解決了屏幕與機體密封的行業痛點,鉸鏈結構在轉動的同時也能保證不會有水滴滲入。創新的結構設計,成功突破了折疊屏手機長期以來面臨的防水難題。
隨著折疊屏手機在機身厚度上看齊直板機,并在“折痕”和“耐用性”補足短板,折疊屏手機在硬件緯度已無可卷,而與直板機體驗上的差異化才是折疊屏手機的殺手锏。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折疊屏手機在應用場景上的創新有限,使得其在最初一批嘗鮮用戶之后,增長速度也開始放緩。根據IDC發布的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為250萬臺,在連續9個季度高速增長之后,首次出現同比下降9.6%。
折疊屏需要在這塊大屏上寫出新故事,否則很難走出小眾品類的窘境。
AI重塑折疊屏
AI技術在手機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智能推薦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給用戶帶來了全新的使用體驗。
發布會上,OPPO也展示多項AI應用,其中一項名為“AI意圖搜索”的功能,可以通過文字或語音指令幫助用戶在模糊語義下找到本地文檔。另外,小布助手也能將APP內的碎片化信息進行整合歸納,例如問小布助手“本周末有什么安排”,它會根據系統的日歷、備注、出行應用等信息,為用戶排列出日程表。值得注意的是,OPPO依托DeepSeek-R1滿血版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使小布助手響應速度提升50%,大幅提升移動辦公效率。

這些AI應用可以說不足為奇,畢竟在傳統直板機上,類似的AI應用基本已經普及。而OPPO針對折疊屏做出的AI化升級才是Find N5的一大亮點應用。例如全新的“AI智慧文檔”現在可支持分屏閱讀,提供更加沉浸式的瀏覽體驗;而“AI全景虛擬屏”則結合軟件技術與智能預測,實現一鍵智能分屏,為用戶打造高效的多任務處理模式。
可以看到,AI技術的深度融合讓折疊屏手機從“形態創新”邁向“體驗重構”。OPPO為折疊屏手機新故事起了開頭,以應用場景驅動AI功能開發,形成直板機難以復制的體驗壁壘,未來屬于折疊屏手機的春天將真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