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被譽為“低空經濟元年”,低空經濟憑借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已成為我國前瞻布局的戰新產業和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的關鍵領域。針對低空經濟等戰新產業,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并要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十五五”規劃基本思路的研究重點。未來,低空產業將在基礎設施、監管平臺、空中交通、產品矩陣、標準體系等方面呈現相關變化趨勢,指引產業界發展的新方向。
低空基礎設施受到政策關注,即將開啟大規模建設期
各地方政府出臺低空基礎設施相關政策目標,并通過補貼推動低空基礎設施邁入建設期。航空產業網數據顯示,僅2024年第三季度全國共出臺超70份低空相關政策文件,其中對低空基礎設施的關注尤為突出,占比超50%。如2024年8月,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未來三年,將建成240個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場(點)及配套信息化基礎設施”的目標。部分地區依據實際項目進行資金補貼,推動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成都發布《成都市加快提升低空飛行服務能力培育低空經濟市場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及其實施細則意見的公告,提出“對投資建設低空地面和信息基礎設施的企業,按實際投資總額的50%給予資金補貼,單個項目最高100萬元” 等資金補貼方案,推動低空地面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速。部分地區則根據起降點及配套設施類別給予差異化補貼,支持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深圳市羅湖區印發《深圳市羅湖區促進商旅文低空應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大型無人機、直升機、eVTOL起降點在運營或簽訂應急協議后補貼不超過200萬元,中小型無人機、起降點、智能起降柜機補貼不超過10萬元。低空經濟被納入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或將支持地方加快低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進度。2024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關于優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的意見》,指出低空經濟等為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行業,且上限由該省份用于項目建設專項債券規模的25%提高至30%,為低空經濟基礎設施等項目提供了穩定且低成本的資金來源。未來各地方預計將進一步落實低空基礎設施建設目標,并豐富相關補貼方式,推動大規模構建低空經濟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在內的“四張網”,保障低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低空監管平臺以“1+N”形式開展建設,低空管理服務體系逐漸形成
低空監管平臺將以“1+N”形式開展建設,國家與地方協同開展低空監管工作。2024年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聯合發布《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明確國家空中交管機構和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分別負責國家與地方的無人駕駛航空器有關管理職能。為構建國家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民航局表示將形成國家綜合監管服務平臺,保障“一站式”服務與監管功能。地方承接行政區內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職能后,已建設較多省級/市級監管平臺,開展區域化管理工作,如無錫建立低空飛行監管服務平臺、成都市建立低空交通管理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地方平臺積極推動與國家低空平臺的對接工作,保障飛行監管體系建設。廣東出臺《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中提出“建設省級低空飛行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與國家平臺互聯互通,實現省級空域協同管理、無人機飛行態勢監視等功能。”
eVTOL以灣區為核心區域快速發展,城市空中交通將進入導入期
國內灣區城市群因產業基礎厚實、地方政策支持成為eVTOL產業的主要發展地區,推進城市空中交通進程加速。產業層面,國內eVTOL代表性整機廠商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粵港澳等海灣地區,推動灣區城市空中交通產業發展。峰飛航空、沃蘭特等企業被稱為“上海eVTOL五小龍”,部分企業已收到整機訂單。粵港澳地區則以小鵬匯天、億航智能等企業為代表,億航智能已取得型號合格證(TC) 、標準適航證(AC)、生產許可證(PC),率先邁入規模化生產階段。政策層面,廣東、上海等地區加速灣區城市空中交通建設。廣東、上海相繼印發相關行動方案,分別提出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群低空空中交通,推動城市空中交通新業態發展。eVTOL運營合格證進入受理階段,城市空中交通邁向商業化運營。今年7月,中國民航局已正式受理億航通航和合翼航空的民用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運營合格證申請,對兩家公司開展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經營許可和運行合格審定,城市空中交通或將開啟載人eVTOL商業運營階段。
軟件與硬件協同的產品矩陣將成為低空企業的護城河
軟件和硬件之間的協同作用對于提升用戶體驗至關重要,或將成為低空企業的產品戰略。目前,處于行業龍頭、戰略融資等各階段的低空企業均積極布局軟硬件協同的產品生態體系,推動自身成為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如行業龍頭企業大疆創新的產品體系包含無人機整機、載荷等硬件,同時為自身硬件產品打造了大疆司空、大疆智慧農業平臺等適配的軟件平臺。當前完成A輪融資的海鷗飛行汽車,其推出包含飛行汽車、地面監控指揮服務系統等產品組合,為其飛行業務開展支撐。軟硬件協同可形成完整的生態體系,有效滿足飛行控制、行業應用的個性化需求,形成企業自身的護城河。已成立或新入局的低空企業為獲取市場份額,或均將轉向或采取此類產品路線。
低空領域標準研究持續開展,標準體系將逐步完善
低空領域標準研究持續開展,標準文件逐步出臺,行業將逐漸進入標準化發展階段。早期,我國發布《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術語》等國家標準,今年已推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安全要求》、《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場技術要求》等低空裝備產品與基礎設施的相關國家標準與團體標準。近期,交通部、氣象局、民航局等部門均著眼低空經濟,分別聚焦低空物流、低空氣象、時空網格、航道劃設等相關標準規范研究,預計將于明年起陸續發布相關標準,以保障并推動無人機、eVTOL等飛行器開展大規模應用。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也參與到低空經濟標準化建設過程,推進低空經濟相關標準制定。蘇州市監局于2024年印發《蘇州市低空經濟系統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蘇州市低空經濟系統標準體系框架,涉及基礎標準、低空航空器平臺標準、試驗試飛標準、飛行保障標準、行業應用標準等五個部分。未來,我國預計將在低空氣象、航道以及行業應用領域逐漸推進國家、團體等各級各類標準,推動低空產業的標準體系持續建設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