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潮流洶涌澎湃的今天,物聯網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海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世界每一個角落。在萬物互聯的加持下,農田長了眼睛,工廠有了監測,甚至連水表都變得智能節約……這些都是物聯網帶來的積極影響。近日印發的《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制定物聯網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30項以上,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0項以上……
政策不斷推動物聯萬物發展進程
近年來,物聯網產業蓬勃發展,國家政策層面亦對物聯網行業給予多種支持,如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就聯合印發了《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要聚焦重點,精準突破,加快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部署,提高物聯網應用水平。
隨著該政策在全國范圍不斷落地,各省市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例如江蘇省積極響應該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全省累計開展“智改數轉網聯”免費診斷企業超5.1萬家;實施“智改數轉網聯”改造項目約5.6萬個,真正做到讓物聯網改善民生,為民服務。
中國電信積極推動物聯網普及
在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歷程中,作為央企的中國電信立足自身行業能力及資源優勢,全面推動物聯網普及應用。
科創賦能,完善物聯能力。中國電信推出的天翼物聯網平臺(AIoT)目前已經成功完成了3AZ云原生架構的升級,其也成為全國首個基于天翼云原生技術實現3AZ多活,并擁有億級超大規模的AIoT平臺。在實際應用層面,其支持億級超大規模物聯網終端安全可靠接入,百萬級設備故障無感切換,將物聯網技術更好地賦能千行百業。
行業聯動,打造物聯生態。中國電信立足整體性戰略高度,加強物聯網產業界交流合作,合力推進物聯網安全發展,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阿里等30余家業界單位,成立了物聯生態安全聯盟,加大企業之間協作攻關的同時,增強物聯網安全技術和產品供給能力,加快構建物聯網基礎安全保障體系。此外,針對物聯網卡、終端、網關、平臺等核心環節的潛在風險,聯合多家大型企業投入研發工作,努力保障物聯生態安全。
物聯網產業技術短板亟需解決
物聯網產品目前依舊存在部分問題。
首先是設備安全性問題。由于物聯網產品的使用性質決定其硬件基本處于遠距離,受平臺控制,因此往往缺乏強大的安全功能,數據隱私容易泄露。此外,物聯網設備和云之間傳輸的數據流容易被抓取,缺乏有效加密措施。因此,要加強安全監管,采用強身份驗證、加密和更新機制,保障用戶隱私及各個硬件處在掌控之中。
其次是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還需整合。目前,引領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產業鏈協同性能力還有待提高。這就要求職能部門要加強標準研究和制定,推動跨行業應用標準制定和實施。從企業角度講,應主動推廣物聯網產品行業應用,深入挖掘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等垂直領域的機遇與挑戰,尋找高增長潛力的應用場景,以一線實踐獲取的數據反哺物聯網產業的研發工作。
此外,我國物聯網產品在走向國際市場方面,亦有較長的路要走。物聯網產業出海是一個復雜而多維度的過程,這需要堅持強技術研發的理念,提升國產硬件和平臺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還可引入人工智能輔助決策,以滿足目標市場的特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