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易歡)“我們發現順應未來的企業更愿意擁抱技術變革,對于變化持開放態度,并且愿意為社會以及消費者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從這一點來講,我特別佩服中國企業,他們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抱以非常積極的態度,開放式的擁抱新技術。相比于全球,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數字轉型上取得了更快,更有效的進展,我們也為中國的市場驕傲。“9月12日,沃達豐集團北亞區高級副總裁郭秀閑在媒體溝通會上講到。
事實確實如此,據沃達豐商業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合作開展的一項名為“順應未來”的年度全球研究顯示,在中國,1/4的企業具有順應未來的特征,在亞太地區排行第二位,僅次于新加坡,超過了澳洲和印度。中國企業正在積極投身于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中國的消費者,對科技都持有比較樂觀和積極的態度。此外,研究發現,在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成了市場的信任催化劑。

沃達豐集團北亞區高級副總裁 郭秀閑
人工智能成為信任催化劑
當前,我們正處于商業和數字化急速發展的時代,科技的創新變革正在重塑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尤其隨著ChatGTP的發布,生成式AI的熱度持續攀升,眾多科技巨頭和創新型企業都紛紛推出大模型,有利推動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沃達豐商業的報告以“信任”為主題,正是為了探討科技與信任之間的關系,以及在數字化急速發展的當下,如何負責任地利用科技提升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信任。
研究發現,超過一半(51%)的受訪亞太地區企業已經開始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的45%。60%的亞太地區受訪消費者表示,對于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他們的信任度與此前持平或者有所提高。相較于亞太地區其他市場,中國企業對于新興科技展示出更強烈的信心,中國消費者對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態度也更加開放,35%的受訪中國消費者表示,會更加信任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采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將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評分提高9%。
郭秀閑指出:“中國企業在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并且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打造競爭力。中國及整個亞太地區的企業,在看到市場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樂觀情緒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企業必須以更加負責任和人性化的原則來使用這些技術,關注數據的透明度、公平性和安全性,以提升消費者信任,實現公司的長期可持續增長。通過大力投資數字基礎設施和網絡建設,確保技術真正提升客戶體驗,才能夠利于中國企業建立堅實的數字化基礎,增強消費者信任,并最終推動業務邁向成功。”
作為領先的通信科技公司,沃達豐也積極順應未來,把握機遇,制定了Tech 2025戰略,提出到2025年,成為一家數據和人工智能驅動的企業。實際上,多年前沃達豐就已經開始部署人工智能技術,目前已經應用于120個不同的業務中。“對我們自己而言,機器學習幫助我們更好的規劃和運行網絡以及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同時助力客戶提高效率。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深刻認識到,對于先進的科技企業而言,人工智能只是工作方式的演變,并不是徹底的變革。”郭秀閑強調。
以人為本強化隱私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在擁抱科技的同時,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在不同程度上也表示出對技術的擔憂。根據調研數據,中國消費者對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信任度下降的首要原因是對個人數據隱私的擔憂(55%)。談及如何打破這種顧慮,郭秀閑表示,人工智能時代,人們對隱私的擔憂不可避免,我們一定要確保公平公正地使用技術,實施強有力的數據隱私保護和安全政策,以便進一步縮小信任差距,維護數據安全。
就沃達豐而言,在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時,始終恪守“沃達豐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框架”的準則,力求在技術創新與社會責任之間尋求和諧共生。其中,應做之事包括高度重視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數據安全,在將數據傳遞給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之前進行匿名化處理;而應避免的行為包括不道德地使用人工智能、忽視或延續個人偏見,以及未經授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處理敏感或機密數據。郭秀閑強調:“作為一家有責任感的企業,沃達豐致力于成為以人為本的數據行業領導者,我們以這些規范為指導,確保所有舉措均符合國際人權標準,以促進多樣性、可訪問性和包容性。”
據介紹,該框架確立了一系列高效的管理規定和隱私政策,在合理開發和部署人工智能技術的過程中,在客戶和員工與人工智能發生交互時,會明確告知他們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方式,基于正確、合理的原則來開發人工智能,們致力于尊重和保護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所有個體的數據,并通過安全設計和隱私評估流程對生成式人工智能進行嚴格約束,這是贏得客戶持久信任的關鍵。“隱私保護是我們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的人工智能應用始終在公平、公正、無偏見的環境中運行,客戶數據均經過嚴格的匿名化處理,以最大程度保障客戶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