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象原創(高靖宇/文)近日,中國電信公布上半年成績單,經營業績穩健增長,高質量發展持續向好。
整體來看,2024年上半年,中國電信經營收入為人民幣2680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服務收入為人民幣2462億元,同比增長4.3%,持續高于行業增幅。在通信行業收入持續增長面臨較大壓力的背景下,中國電信以高于行業收入增速的成績,表現出令人矚目的韌性。
“推動由傳統的電信運營商向服務型、科技型和安全型企業轉型就必須全面深化改革,中國電信所取得的成績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業績溝通會上表示,中國電信一直將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公司發展的強勁動力和關鍵一招,“相信通過改革,中國電信的高質量發展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雙引擎驅動 發展質量穩健提升
面對有效市場需求不足、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等困難和挑戰下,中國電信在傳統通信業務以及新興業務仍呈現出亮點。
傳統通信業務方面,中國電信移動通信服務收入為1052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移動增值及應用收入達到181億元,同比增長17.1%,移動用戶數凈增908萬戶,用戶規模達到4.17億戶,移動用戶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為46.3元。固網及智慧家庭服務收入為640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智慧家庭業務收入為107億元,同比增長14.4%,寬帶用戶數凈增319萬戶,為1.93億戶,寬帶綜合ARPU為48.3元。
新興業務方面,中國電信上半年實現產業數字化收入為737億元,同比增長7.2%,占服務收入比為30.0%。天翼云收入為552億元,同比增長20.4%。
逆勢增長的背后,主要得益于中國電信的創新動能,圍繞網絡、云及云網融合、AI、量子/安全等四大技術方向,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帶動傳統通信業務和新興業務在規模和發展質量的雙提升。
AI注智云網 激發新動能
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世界,也為通信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中國電信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在網、云、平臺等方面全面注入AI能力,完成“1+1+1+M+N”人工智能總體布局。
智算云底座方面,構建領先的“息壤”一體化智算服務能力,提供極致的算力調度服務、高效的一體化計算加速服務、普惠的一站式智算服務以及繁榮的模型應用生態,層次化推進自有智能算力布局。目前,“息壤”已接入39家算力合作伙伴各類智能算力合計22EFLOPS。
柯瑞文表示,中國電信打造的一體化智算服務體系和能力,實際上這就是中國電信智能云,天翼云作為國家云已經越過向智能云發展的拐點。
通用大模型底座方面,中國電信也在不斷提升基礎大模型能力,星辰系列語義、語音、多模態大模型均已完成算法及服務的“雙備案”。面向工業、教育、醫療、政務等領域推出32個行業大模型,賦能370個2B項目;針對客服、網運、辦公等企業運營環節推出10個內部大模型。
柯瑞文認為,大模型技術短期內不會有太多的直接商業變現,但對于中國電信這樣想要在人工智能領域保持領先的企業來說,沒有這方面的研發,將來會非常被動。
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1年8月,中國電信成功回A上市,并立下目標:“A 股發行上市后三年內,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逐步提升至當年本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的70%以上。”
回顧2021年—2023年這三年,中國電信向投資者分紅金額,已經超過當初在A股上市時所募集資金的規模。在業績報告中,中國電信又一次強調,從2024年起,三年內公司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將逐步提升至當年股東應占利潤的75%以上,繼續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柯瑞文將成績歸功于改革,“這些年成績的取得,實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與結果”。他認為,回歸A股市場就是中國電信重大改革的一種體現,中國電信抓住了這一重大改革機遇,以此來推動公司高質量的發展。
2024半年度報告顯示,中國電信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聚焦政企領域,持續深化系統性變革,完善促進“三型”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連續三年獲評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改革重點任務考核A級。
近年來,中國電信通過設立云計算、人工智能、量子等專業研究院,引入企業戰略級科學家,加強前沿技術攻關,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持續深化行業公司改革,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打造高質量的數字化平臺和產品。推動設立衛星子公司,鞏固擴大衛星通信領域的先發優勢,加快衛星通信業務高質量發展。
全面推動以云中臺為樞紐的主流程優化,完善人才市場化調用機制,強化省市公司解決方案、二次開發、交付和運營等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省公司與專業公司高效協同,完善縱向一體化支撐流程和重大項目支撐機制,加快區縣公司覆蓋,促進戰新業務規模發展。深化客戶服務、渠道和云網運營等體系改革,加強數字化、智能化技術運用,助力生產運營體系、人才結構和流程機制不斷優化。
“中國電信一直將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公司發展的強勁動力和關鍵一招。”柯瑞文表示,相信通過改革,中國電信的高質量發展會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