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計育青/文)每年夏秋之際,國內外游客都會源源不斷地涌入青海,在這個風景如畫的高原省份享受清涼。中國“新基建”也早早地看上了這片清涼之地,在這里建設了基于綠色能源的大規模數據中心、智能化4G/5G網絡,發展起了新能源、新文旅、新農漁等新產業。
近日記者隨著“看見數智高原&大美青海”媒體探營活動來到青海,一路親歷了“新基建”帶給高原的新面貌,感受到了“數智化”帶給當地社會經濟的勃勃生機。
算力建設,綠色為本
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AI等新興技術在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投入了大范圍應用,作為這一切的底層算力支撐,數據中心的建設也在各地掀起高潮,相應的耗電量快速攀升。為了降低能耗,很多數據中心都會選擇在氣溫低、水電和光伏等綠電產業發達的地區落地。青海年平均氣溫 3.4攝氏度,而且光照充裕,使得數據中心制冷用電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0%左右,是建設綠色數據中心的絕佳選擇。
2015年,中國移動投資建設的青海海東數據中心正式啟用。該項目占地51.05畝,規劃機架3537架,是青藏高原“規模最大、起步最早”的大型數據中心。在該數據中心的建設過程中,中國移動構建了“算網一體”的新架構,建成了具有“零碳、極速、高效、智能、安全”等多個特色的新一代大數據中心,青海省也因此得以融入“東數西算”國家戰略布局。
為實現數據中心與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合,中國移動青海分公司提早布局綠電交易,在2020年與西寧經濟開發區黃河配售電有限公司簽署了電力交易代理協議。從2023年2月起,持續開展綠電交易,單月交易電量可達2400MWh,為此獲得了北京電力交易中心頒發的綠色電力消費憑證。到目前為止,中國移動(青海海東)數據中心已建成屋頂自用分布式光伏電站,共部署了540 WP光伏板240塊,總裝機容量129.6kWp,預計年發電量15.8萬kWh,初步實現了數據中心園區內輔助設備、路燈照明及辦公樓用電自給自足。
5G專網支撐,智慧漁業成型
在西寧市西南方向的黃河流域,坐落著龍羊峽水庫,這里海拔2600米,年均水溫12攝氏度左右,非常適合三文魚的生長。每年都有無數的三文魚從這里走向世界各地。
龍羊峽庫區的5G專網由多個700M頻段超遠覆蓋5G基站組成,單站最遠可覆蓋水面13公里范圍,全面覆蓋了漁業生產區域,并驗證實施了安全生產、水質檢測、智能精細投喂、遠程控制、視頻監控等應用。
為確保數據安全,青海移動在庫區建設了入駐式5G MEC,將無線網絡與內網進行安全可靠連接,生產數據不出園區且大大降低了數據傳輸的時延,滿足了智慧養殖全場景安全連接需要。現在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遠程視頻設備觀察養殖區情況,并利用視頻分析技術實時分析魚群的攝食行為,據此智能優化餌料投喂策略。此項目曾獲得2023年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水利海洋專題賽優秀獎,并入選了中國移動5G龍頭示范項目。
抓住機遇,打造綠色能源樣板點
如今新能源車輛大行其道,但是充電慢卻一直是個令人困擾的難題。在西寧旅游,大家卻可以享受到“一秒一公里”的超快充電,不會因充電而耽誤行程。
在城北客運站的超充站,共有充電槍40把、充電樁21個,還配備了休息室、洗車設備等設施。超充站采用了華為液冷超充設備,可以容納40輛車同時充電。液冷超充擁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三大特性,實現“一杯咖啡、滿電出發”的超快充電體驗,破解駕駛員的“里程焦慮”
西寧城通公司充電樁運營負責人劉暢表示,下一步,城通公司將在城投公司黨委的領導下,不斷加快新能源充電設施建設,為西寧市綠色公共交通體系建設助力、為充電用戶提供安全、放心、優質的充電服務保障,為推動現代化新青海建設貢獻力量。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由于常年風沙侵蝕,地面已經大面積退化為荒漠和半荒漠化土地。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此建起了光伏發電園區,目前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1071.99萬千瓦,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電站運營商。黃河公司深入研究光伏發電的特點、難點和創新重點,建成智能光伏電站及光伏電站大數據應用中心,先后建成海南百兆瓦光伏實證基地、海南州多能互補集成示范、海南特高壓外送基地等里程碑式的項目,光伏發電建設和運營水平全球領先。
據園區工作人員介紹,該光伏發電項目不僅為當地帶來了年均逾百億元的巨大投資拉動效應,還在生態保護和修復方面也探索出了一條光伏治沙的新路徑。得益于光伏建設,風速減少50%以上,水分蒸發量減少30%以上,清洗光伏板的水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保障,植物可以為牧民的羊群所食,由此帶來的羊糞可以進一步改善土壤肥力。這種新興的“上電下牧”的模式備受社會關注,形成了典型的“清潔能源+生態修復+民生創收”多贏格局。
信號升格,體驗升級
青海省地域遼闊,既有人口密集的城市街區,也有地廣人稀的偏遠景區,要想給游客處處滿意的文旅體驗并不容易。
在西寧市城北區有一條“豹街”,這里有不僅遍布美食店鋪,還有豐富的自然、文化、歷史與現代元素,是本地人、外地人最愛游逛的休閑街區。2024年5月起,西寧移動開展了專項支撐豹街特色活動,擴容81個4G/5G小區,可容納8100人并發的高質量通信需求。記者在現場看到,實測5G下載/上傳速率為231Mbps/103.6Mbps,4G下載/上傳速率為56.8Mbps/26.4Mbps。優質的網絡,讓游客在感受西寧獨特的文化魅力的同時,獲得極致的網絡體驗。
在西寧市去往青海湖的公路邊,坐落著海南藏族自治州倒淌河鎮的黃科村,村子里共有351戶1139位村民,散居在151.56平方公里范圍內。由于地廣人稀,網絡覆蓋不太好,無論村民還是游客,打電話、上網都非常不便。為支持鄉村振興,青海移動積極投入倒淌河鎮的網絡建設工作,先后在倒淌河鎮建成了4G基站47座、5G基站15座,實現了重點鄉村、道路的5G信號全面覆蓋,整體信號覆蓋率達到97.8%。青海移動還積極響應國家“信號升格”專項行動,在倒淌河鎮重點道路沿線、偏遠鄉村開展專項信號優化工作,優化后96%的網絡速率達標,卡頓、時延等主要問題得到全面優化,有效提高了倒淌河鎮的旅游體驗。
青海湖是每個來青海的游客必到的景點,景區接待游客量逐年增長。為提升客戶網絡體驗,青海移動在環湖360公里線路上部署了4G基站95個,實現了連續覆蓋,平均下載速率42.01Mbps;另部署了5G基站34個,覆蓋率89%,還建設了青海湖二郎劍主景區5G-A示范站點。目前青海湖沿線全部8個景點都已實現了4G/5G網絡覆蓋,結合應急通信車等手段,可以支持2萬人同時流暢上網。
為支持省域文旅產業的數智化發展,青海省還專程建設了“智游青海”文旅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依托5G、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游客提供覆蓋“游前、游中、游后”全鏈條的智慧化服務。據了解,該平臺已于2024年6月底正式投入使用,現有65項應用、177項功能,實現了景區預約、酒店預訂、手繪導覽、景區全景直播、找停車場等15項重點服務功能,完成了8個市州服務頁面的開發和數據對接工作,可以支持省內91個景區、1183家酒店、150家餐飲店、2000多個廁所、500多個停車場等的瀏覽、預約和查詢服務,還發布了90篇旅游攻略、73個非遺視頻等旅游信息。
從城市到鄉村,從陸地到水面,青海借助現代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為居民、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旅行體驗,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扎實的數智化轉型基礎。這些經驗正在全國各地復制應用,推動著中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