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路云一體化”正加速落地。6月30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對通行區域、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服務管理平臺等“車路云一體化”建設進行系統規定。業內人士表示,在政策推動下,智能網聯汽車以及云控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望迎來進一步發展,并在多個領域帶來投資機會。
政策支持加碼
《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提出,支持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完善的區域全域開放,分階段、按片區開放重點應用場景;新建、改建、擴建道路,應當為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預留空間,鼓勵充分利用現有路側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北京市人民政府統籌建設全市統一的自動駕駛汽車安全監測平臺和云控基礎平臺;云控基礎平臺與車輛、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邊緣計算系統和交通、城市管理等平臺實現安全接入和數據聯通,向車輛提供融合感知、協同決策與遠程管理服務,支持自動駕駛車輛安全運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近日印發的《關于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提出,穩步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運營,打造高階智能駕駛新場景,開展智能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等。
除北京外,當前,福州、上海、深圳等地也正在推進智能網聯“車路云一體化”相關規劃和建設工作。
上海國際汽車城智能網聯事業部部長吳俊賢表示,希望通過“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將上海嘉定、寶山、浦東、青浦、閔行等區域全面打通。2024年-2026年,形成出行服務、商業運營、精細治理、產業升級樣板模式;在2027年-2030年,實現商業化應用,并讓整個商業模式實現自我“造血”。
截至2023年底,我國共建設了17個國家級測試示范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智慧城市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開放測試示范道路22000多公里,發放測試示范牌照超過5200張,累計道路測試總里程8800萬公里。
涉及多個領域
“車路云一體化”涉及多個領域,包括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化基礎設施、云控平臺等,蘊藏廣泛的投資機會。
智能網聯汽車在產業鏈中價值占比較高。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機構發布的《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預測》,在中性預測下,2025年及2030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值增量將分別達6451億元和20266億元。
2024年6月,工信部等四部門發布《進入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聯合體基本信息》,初步確定9個聯合體開展試點。9個聯合體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7個城市展開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
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建設有望成為增速最快的板塊。從近期各地公開的“車路云一體化”相關項目備案看,不少重大示范項目投資總額達到百億元量級,其中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建設是主要內容。
6月14日,湖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公布了武漢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車路云一體化”重大示范項目備案公告,主要涉及武漢統一的智能網聯汽車服務平臺、智慧泊位、智慧道路改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發基地等內容,總投資達170.84億元。
5月31日,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發布“車路云一體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招標公告,對全市約6050個道路路口開展建設,預計投資額為99.4億元。
在基礎支撐平臺方面,國聯證券研報顯示,基礎支撐平臺主要涵蓋車聯網蜂窩網絡、高精度地圖與組合定位、車聯網信息安全三大領域。預計2025年我國基礎支撐部分產值增量為599億元,2030年有望達1167億元。其中,蜂窩網絡用于支撐信息娛樂、數字連接等服務。
上市公司加快布局
目前,“車路云一體化”建設提速,并加快進行商業模式的探索。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克強認為,當前“車路云一體化”研發和示范進度仍處于初級階段,很多方面沒有形成共識;大部分“車路云一體化”系統未能實現分層解耦,網聯智能駕駛尚未形成完整商業閉環。
隨著政策加碼,“車路云一體化”市場熱度高漲,多家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披露了相關業務進展。
中興通訊表示,在“車路云一體化”方面,公司可以提供車載單元、路側單元、云控平臺,MEC(移動邊緣計算)所涉及的服務器及存儲、數通、IDC、虛擬化軟件等產品,以及路云通信涉及的承載及光接入產品。
國芯科技表示,公司近年來陸續推出了應用于車聯網云端服務器及路側單元的CCP90X系列高性能加密芯片和板卡、應用于汽車的系列安全芯片,其中多款車規級安全芯片已通過我國汽車安全芯片可信安全認證EAL5+等級。
高新興表示,公司深耕智慧交通行業多年,在V2X(Vehicle to Everything)領域布局較早,面向城市、城際及特定區域提供智能網聯解決方案,擁有系列化C-V2X產品矩陣,覆蓋車端、路端和云端。
九聯科技表示,公司的5G RedCap“獵戶座”UMG233系列鴻蒙模組可應用于車聯網。公司在4G、5G模組以及鴻蒙系統、安全芯片、機器人等方面進行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