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孫迎新/文)中國改革開放大潮涌動的1994年,注定是一個載入史冊的不平凡之年。
這一年,隨著十四屆四中全會的召開,在社會經濟發展層面,國家確立了面向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并部署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目標是解決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國務院確定開始實施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并調整職工工作時間為每周40小時,同時也開始對外貿易體制改革。
這一年,在科技領域,中國的核電事業取得重要進展,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開始商業運行;在中國工程技術界享有最高榮譽的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宣布成立;中國在納米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由此也奠定了中國在納米科技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首創的轉基因水稻在安徽合肥市問世。

在這個標志性的年份,中國也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電信時代。這一年,中國聯通在國家宏觀調控和經濟軟著陸的大背景下誕生了,它的成立不僅是中國電信業改革的里程碑,更是中國改革開放一張亮眼的名片。作為“改革年”、“攻堅年”和“關鍵年”的大動作,中國聯通的誕生,承載著打破電信基礎設施落后瓶頸、推動電信行業發展的歷史使命。
中國聯通成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當時我國電信業務發展的最大瓶頸——基礎電信業務的壟斷經營體制。很難想象,在那樣的年代裝部電話要“批條子”、找關系,即使交了幾千塊錢申請裝電話,往往也要等上大半年,這也說明當時電信服務的落后與不便利。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中國聯通應運而生,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電信業壟斷經營體制的首次打破,引入了競爭機制,為電信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僵局亟待打破,行業需要先行者。中國聯通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召喚下,勇敢地站出來,擔當起了改革的先行者,引領中國電信業邁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的成立,不僅推動了電信市場的開放,更為后續的電信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開啟了中國通信行業多元化、市場化的發展之路。
一、破冰之旅:中國聯通成立之初的點滴往事
1994年7月19日,中國聯通公司成立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聯通正式掛牌成立。這一事件標志著我國基礎電信業務壟斷經營體制的首次打破,引入了競爭機制。
中國聯通的誕生,在那個裝電話需要“批條子”、找關系的年代,無異于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顆石塊,激起社會經濟的層層漣漪。當時的中國,電話普及率僅有3.2%,局用交換機容量不足5000萬門,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巨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聯通的成立不僅是對通信行業的一次大膽嘗試,更是對傳統壟斷體制的一次挑戰。
往事一:中國聯通的誕生地
中國聯通的誕生地并非高大上的辦公樓,而是位于北京西郊的魯谷,原電子部雷達局情報一所的一間簡陋的大辦公室。據在魯谷參與籌備的老同志講,這間辦公室是何非常司長從電子部54所借來錢租的。在這里,中國聯通完成了從申報、專家論證到籌備的全過程,這里也成為中國聯通的誕生地。
往事二:中國聯通的第一個獨立辦公區
聯通的第一個獨立的辦公區是在翠微賓館。這個地方是在1993年9月到10月陸續搬過來的,后來由于人多起來了,原來雷達局那間辦公室根本滿足不了需求。這里有了大小會議室、幾個人的小間辦公室,領導有了獨立的辦公室,條件比第一處已經改善許多了。
往事三:中國聯通的掛牌成立
在中國聯通正式成立前的1994年5、6月份,聯通公司總部就搬到亞運村的匯賓大廈準備正式成立。1994年7月19日正式成立掛牌,就是在匯賓大廈。據當時的聯通領導回憶,辦公場地是租來的,地方不大,不到300平方米,時任中國聯通董事長趙維臣就在匯賓大廈旁邊的匯園公寓租了一套住房做董事長辦公室,條件非常艱苦。
往事四:中國聯通的“難找”之痛
后來,聯通在羊坊店15號找到一座三層小樓,1994年11月左右,整個總部都搬到了羊坊店,終于有了自己獨立的小樓。這里也不大,三層小樓也就2000平方米左右。羊坊店現在是一條比較寬的街道,但是當時西客站還沒有開始建設,羊坊店15號就隱藏在一個小胡同里,非常難找。以至于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張百發來聯通公司考察時說:“你們聯通太難找了,我找了半天才找到”。
往事五:中國聯通的“高端”辦公樓
因為羊坊店太難找,在1996年年底,聯通又進行了一次搬家,第五次辦公地點搬到了富華大廈D座,這里就比羊坊店的交通和辦公場地寬敞多了。
這些往事不僅反映了中國聯通成立之初的艱難與挑戰,也展現了聯通人不畏艱難、勇于創新的精神。從一間簡陋的辦公室到成為電信業的中堅力量,中國聯通的成長歷程是中國通信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改革開放精神的具體體現。
二、破局之舉:組建中國聯通的國家考量
國家組建中國聯通的初衷,是為了打破電信行業的壟斷局面,引入競爭機制,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后,全國上下掀起了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熱潮。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聯通的成立成為了中國電信業改革的里程碑。
在中國聯通成立之初,中國的通信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1994年,中國的電話普及率僅為3.2%,遠遠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電話初裝費用高的時候達到5000至6000元,且用戶等待裝機的時間長達半年到一年。這一時期,電信基礎設施的落后成為了制約電信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國家考量一:打破壟斷,引入競爭
國家組建中國聯通的初衷,是為了打破電信行業的壟斷局面。在聯通成立之前,中國的電話服務由郵電部獨家提供,這種壟斷導致了服務質量低下,電話接通率極低,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壟斷不僅造成了通信資源的浪費,還制約了行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國家決定引入競爭機制,以促進電信行業的健康發展。
國家考量二:促進電信業的快速發展
國家組建中國聯通的另一個重要考量是促進電信業的快速發展。在1990年代初,中國的經濟正在快速增長,對電信業務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由于電信市場的壟斷,電信業務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國家認識到,只有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才能快速提升電信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滿足社會的需求。
國家考量三:推動電信技術的創新和進步
電信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國家組建中國聯通,也是為了推動電信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在壟斷體制下,電信技術的發展往往受到限制。而競爭機制的引入,可以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推動電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正是因為中國電信業持續的高速增長,才奠定了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基礎。
國家考量四:提升國家信息安全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安全對于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國家組建中國聯通,也是為了提升國家信息安全。在壟斷體制下,電信網絡的建設和管理往往缺乏競爭和監督,這可能對國家信息安全構成威脅。而競爭機制的引入,可以促進電信企業加強網絡建設和管理,提升國家信息安全水平。
國家考量五:響應改革開放的大勢
199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國家組建中國聯通,也是響應改革開放的大勢。1994年是名副其實的“改革年”、“攻堅年”和“關鍵年”。在這一時期,國家大力推進各個行業的改革,電信行業也不例外。中國聯通的成立,標志著電信行業改革的開始,也是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具體體現。
三、合力之作:中國聯通的出資方及其共同訴求
誕生之初的中國聯通并非單一力量的產物,而是多方合力的結晶。這家新興電信運營商的成立,是響應國家改革開放號召、打破行業壟斷、引入競爭機制的一次大膽嘗試。在這一過程中,多個部門和機構共同出資,形成了中國聯通的出資方陣容。
中國聯通的成立是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動。由原電子工業部、電力工業部、鐵道部、國家經貿委等作為主要的出資方,共同出資13.4億元人民幣,成立了這家新興的電信運營商。這些部門的共同訴求是打破中國電信市場的供需矛盾,通過引入競爭,促進通信產業的快速發展。
電子工業部、電力工業部、鐵道部:基礎設施的奠基者
中國聯通的成立,離不開原電子工業部、電力工業部、鐵道部的積極參與。這些部門不僅作為發起單位,更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推手。1994年7月19日,原電子工業部、電力工業部、鐵道部、國家經貿委,以及十大股東的代表共同見證了一個中國電信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意義的時刻。這些部門的參與,體現了國家對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以及推動電信行業發展的決心。
國家經貿委:政策支持與行業引領
國家經貿委作為中國聯通的掛靠單位,承擔著重要的政策支持和行業引領角色。1994年4月14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鄒家華召集會議確定,中國聯通掛靠國家經貿委歸口管理。國家經貿委的歸口管理,為中國聯通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行業上的指導,確保了中國聯通能夠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順利推進各項工作。
財政部、人事部、勞動部、國務院外事辦:管理與協調的保障
中國聯通的順利運作,同樣離不開財政部、人事部、勞動部、國務院外事辦等國家職能部門的直接管理與協調。這些部門分別負責財務、人事、勞動工資和外事等方面的工作,確保了中國聯通在管理和運營上的規范性和效率。
中國聯通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電信產業一家壟斷的局面被打破,標志著我國電信產業體制改革正式拉開了帷幕。所有出資方的共同訴求是打破電信行業的壟斷現狀,引入競爭機制,促進電信行業的健康發展。這一訴求不僅體現在中國聯通的成立上,更體現在其后續的發展戰略和市場行為中。這表明,出資方希望通過中國聯通的成立,推動電信行業的市場化改革,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滿足社會對高質量通信服務的需求。
四、風雨兼程:中國聯通成立以來經歷的大事件
在中國聯通的發展歷程中,每一個大事件都如同里程碑,記錄著這家電信巨頭風雨兼程的腳步。從誕生之日起,中國聯通經歷的大事件不僅塑造了企業自身,更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每一次都深刻影響著中國通信行業的走向。
大事件一:中國第二個公用移動通信網開始建設
1995年,中國聯通在京、津、滬、穗4城市采用GSM數字移動通信技術建設中國第二個公用移動通信網,推動了移動電話價格的大幅下降。
大事件二:3G牌照的發放
2009年,中國工信部頒發了3張3G牌照,其中包括中國聯通的WCDMA牌照。這一事件對中國聯通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中國聯通憑借WCDMA網絡信號良好、技術成熟、全球通用等優勢獲得了大量3G用戶的認可。3G牌照的發放不僅加速了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的升級,也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大事件三:開啟雙網運營新局面
2002年1月8日,中國聯通CDMA事業的起點,造就了中國聯通雙網運營的新局面。這不僅推動了技術進步,也促進了通信資費的下降,提高了手機普及率。
大事件四:混合所有制改革
為了加快改革步伐,中國聯通把“混”的目標定位于推動實現信息通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2017年,中國聯通宣布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引入了包括BAT等14家戰略投資伙伴。這次混改是中國聯通歷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僅為企業帶來了資金的注入,更帶來了新的管理理念和市場活力。
大事件五:5G網絡的建設
隨著5G時代的到來,中國聯通積極布局5G網絡建設。2018年底,中國聯通已經在16個城市陸續開啟了5G規模試驗,2019年開展業務應用示范及試商用,并計劃于2020年正式商用。5G網絡的建設標志著中國聯通在新一代通信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為社會帶來了更高速、更智能的通信體驗。
中國聯通的風雨兼程,是中國通信行業發展史上的重要篇章。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服務優化,中國聯通為社會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通信服務,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聯通將繼續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智能時代的挑戰與機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五、未來之路:中國聯通的未來展望
在中國通信行業的宏偉藍圖中,中國聯通以其獨特的發展歷程和顯著的成就,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未來,中國聯通將繼續秉承創新、合作、服務的理念,走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在5G時代,聯通將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和網絡建設的投入,推動5G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用戶帶來更高速、更智能的通信體驗。同時,聯通將積極響應國家“寬帶中國”和“網絡強國”戰略,通過數字化、互聯網化、智慧化的改革舉措,推動信息惠民、便民、為民,滿足人民對美好信息生活的向往。
數字化轉型的推動者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中,中國聯通將持續發力,推動社會治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中國聯通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浪潮,搶抓產業數字化轉型重大機遇,在5G、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方面持續發力,不僅顯示了中國聯通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雄心和決心,它將通過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信息惠民的踐行者
中國聯通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致力于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通信服務。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聯通將繼續深化這一理念,通過數字化、互聯網化、智慧化的改革舉措,推動信息惠民、便民、為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創新驅動的引領者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中國聯通積極響應國家“寬帶中國”和“網絡強國”戰略,推動固定網絡向光纖化升級,加快5G、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推廣。中國聯通累計投資243億元進行網絡光纖化改造,在5G、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方面持續發力。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網絡基礎設施的水平,更為社會治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創新是中國聯通發展的不竭動力。在未來,中國聯通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引領行業發展。通過不斷的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中國聯通將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質的通信服務。
三十而立的中國聯通,風華正茂,未來可期
在中國聯通成立30周年之際,我們回顧這家電信巨頭的風雨歷程,不禁感慨萬千。
三十年的風雨兼程,中國聯通不僅見證了中國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更成為了改革創新的先鋒。從打破壟斷到引入競爭,從技術創新到服務優化,中國聯通的每一步都深刻影響著中國乃至全球的通信格局。
面向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聯通將繼續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深化數字化、互聯網化、智慧化改革,推動信息惠民、便民、為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此,我們向中國聯通致以最誠摯的祝福:
愿你繼續以通信先鋒的姿態,為實現網絡強國的夢想貢獻力量,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也愿你在智能化發展之路上越走越順,遠走的風沙是你的天涯,你許過的愿望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