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攜號轉網服務正式上線。
4年時間已過,這項業務的發展依然遭遇著種種阻礙。
近日不少用戶發現,全國多地運營商出現了限制攜號轉網名額的現象,導致用戶需要排隊搶名額,甚至要排隊長達數月……
在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上,也出現了高達1.6萬條與攜號轉網有關的投訴,甚至有用戶被要求先支付數萬元違約金才能辦理。
阻礙來自運營商之間。攜號轉網確實正在左右著他們之間的競爭格局。例如中國移動(100.230, -0.76, -0.75%),雖然仍在移動客戶數和5G套餐客戶數上居于絕對領先地位,但今年1月和3月,其5G套餐用戶分別減少了499.1萬戶和224.9萬戶,實屬罕見。
中國廣電也是一個新變數。新浪科技獲悉,中國廣電的攜號轉網服務近期已在北京、河北和廣西三個省份的個別地市進行內部友好用戶試點。憑借著低價套餐,中國廣電攜號轉網服務正式上線之時,四大運營商之間的戰況或將更加激烈。
攜號轉網障礙重重,運營商限制名額?
2019年12月1日,工信部印發的《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該規定明確要求電信業務經營者在提供攜號轉網服務過程中,不得無正當理由拒絕、阻止、拖延向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服務。
實際上,攜號轉網業務的辦理流程并不復雜。首先是確認攜轉資格,發送短信“CXXZ#姓名#證件號碼”到攜出運營商客服電話;如果符合攜轉資格,再發送短信“SQXZ#姓名#證件號碼”到攜出運營商客服電話申請授權碼;最后到攜入運營商出示授權碼辦理即可。
不過近期,不少網友反饋,全國多地出現了限制攜號轉網名額的現象,導致在辦理攜號轉網業務時困難重重。
一位武漢用戶表示,他遇到的情況是,一個運營商區公司每天只有3個攜號轉網名額。即使用戶可以辦理號碼從原運營商攜出,但由于名額稀少,也很難將號碼攜入新運營商。
在山東也出現了攜入名額限制,“不找熟人而單純排隊等名額,那怕是黃花菜都涼了。”一位山東用戶說道。還有上海用戶表示,“上海每天攜號轉網也有名額限制,下午3點基本就沒有名額了,因為名額限制一直轉不了。”
不少網友質疑,三家運營商是不是協商好了互不競爭,才導致出現這種局面。

新浪科技在黑貓投訴上看到,以“攜號轉網”為關鍵詞搜索,相關的投訴量高達1.6萬條。其中,既有限制名額的案例,還有以其他業務為由設置障礙的現象。
比如有用戶想攜號轉網到中國移動,但跑了好多營業廳都預約到幾個月后;有用戶想將中國移動號碼攜號轉網到中國電信(5.890, -0.05, -0.84%),但中國電信營業廳工作人員稱暫停受理,中國電信官方客服則稱名額滿了。
還有中國聯通(4.640, -0.02, -0.43%)用戶遇到了需要支付巨額違約金的情況。他反饋稱,在辦理中國聯通號碼攜出業務時,客服告訴他因為靚號協議的限制,必須繳納違約賠償金,違約金為月承諾通信費*95%*剩余合約期月數,高達五萬多元。他認為,95%違約金屬于不合理不合法的限制。
單月減少數百萬,中國移動5G用戶數受沖擊?
在2019年攜號轉網正式實施時,外界就認為,這將有利于促進三大運營商之間的服務水平提升,以競爭來保障廣大用戶的權益。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7月,辦理攜號轉網服務累計用戶量超過1000萬;2021年一季度,已經有2600萬用戶實現了攜號轉網;2022年一季度全國攜號轉網用戶數已經超過5700萬。
攜號轉網,疊加5G商用,對三大運營商的財務和運營數據也產生著較大的影響。
以今年一季度為例,在5G業務的推動下,三大運營商一季度財報均實現了良好的增長態勢。其中,中國移動營業收入為2637億元,同比增長5.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96億元,同比增長5.5%;中國聯通實現營收994.96億元,同比增長2.3%,凈利潤56.13億元,同比增長8.9%;中國電信營業收入為1344.95億元,同比增長3.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5.97億元,同比增長7.7%。
而從具體的運營數據來看,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其中,中國移動3月移動客戶數凈增455.9萬戶,累計達到9.96億戶。5G套餐客戶數凈減224.9萬戶,累計達到7.99億戶;中國電信3月移動用戶數凈增191萬戶,累計達到4.12億戶。5G套餐用戶凈增466萬戶,累計達到3.29億戶;中國聯通3月大聯接凈增1500萬戶,累計達到10.28億戶。5G套餐用戶凈增320.6萬戶,累計達到2.69億戶。
從移動客戶數和5G套餐客戶數這兩個指標來看,中國移動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其次為中國電信,最后則為中國聯通。

不過,中國移動并非高枕無憂。除了今年3月5G套餐客戶數凈減224.9萬戶之外,今年1月中國移動5G套餐用戶減少了499.1萬戶,今年2月中國移動的移動客戶數凈減51萬戶。這或許與攜號轉網用戶的影響分不開。
整體來看,今年一季度,中國移動5G套餐用戶發展經歷了一起兩落。1月減少499萬戶,2月增加1127萬戶,3月減少225萬戶。5G套餐用戶雖然整體仍在增長,但滲透率始終在80%左右徘徊,5G套餐用戶發展已步入瓶頸期。
中國廣電開啟攜號轉網試點,再添變數?
實際上,除了三大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新玩家中國廣電也是一個新變量。
2022年6月,中國廣電5G正式全面放號,開啟商用進程。根據中國廣電黨委書記、董事長宋起柱公布的目標,要用3年時間發展5000萬移動網絡用戶。
2023年6月,經過一年商用后,宋起柱宣布中國廣電5G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320萬;2023年10月,中國廣電5G用戶已突破了2000萬;根據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廣電已建成700MHz 5G基站超60萬站,廣電5G用戶突破2300萬。
雖然整體網絡規模和質量等方面不如另外三大運營商,但憑借一些低資費套餐,中國廣電還是從三大運營商口中奪食,爭搶了不少用戶。比如目前中國廣電的精彩套餐依然還處于六折優惠狀態,還推出了合約期內價格為19元/月的192G超大流量福兔卡套餐及包含100GB國內流量+100分鐘語音時長,價格為29元/月的“雙百套餐”等更便宜的資費。
此前2023年6月,曾有網友反饋,中國廣電已支持攜號轉網,與三大運營商開啟搶人的競爭模式。不過該攜號轉入的入口沒多久便關閉。
新浪科技獲悉,中國廣電近期再開啟了攜號轉網業務試點。據中國廣電客服介紹,目前,中國廣電攜號轉網服務在北京、河北和廣西三個省份的個別地市進行內部友好用戶試點,暫未對公眾用戶開放。
需要注意的是,這三個省份的試點也僅是轉入,而不支持轉出。至于攜號轉網服務何時在全國范圍內開通,中國廣電客服則表示,具體開展時間還需要等待上級主管部門的安排。
可以預見,如果未來中國廣電的攜號轉網服務正式上線,其大流量低資費套餐或將吸引三大運營商的一些用戶攜號轉入。當然,中國廣電在一些服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網絡覆蓋范圍、信號質量、國家漫游服務等等,這些對于維持用戶粘性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