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介紹了將于5月24日至25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情況,并就下一步國家數據局工作安排進行部署。
去年年底,國家數據局等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選取12個行業和領域,推動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劉烈宏表示,將從試點探索、辦好大賽、典型案例征集三個方面推動相關工作。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家數據局通過推出政策和啟動賽事活動,激勵多方主體積極參與數據要素開發利用,促進數據的融合應用與開放共享,形成健康發展的數據生態。
對于全國各省數據主管機構組建情況,劉烈宏表示,各地因地制宜推進改革,31個省(區、市)和新疆兵團均完成機構組建,其中,獨立設置機構26個,加掛牌子的6個!翱傮w來看,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數據工作體系基本形成!眲⒘液暾f。
電子政務建模仿真國家工程實驗室首席數字經濟專家陳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國家數據局的組織規劃下,通過加強頂層設計,理順數據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加強我國數據治理能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實施“數據要素×”行動,不僅能夠打造數據要素開發利用典型場景,還能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市場影響力大的數據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促進數據要素的合規、高效流通與應用。
數據具有基礎資源和生產要素雙重屬性,在運用過程中,既需要進行采集、清洗、加工,形成高質量數據資源,還需要通過流通、交易、處理等環節,實現數據要素價值的創造。面對全社會海量的數據運用,需要構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數據要素×”行動計劃的落實,必然也與數據基礎設施的發展緊密相關。
劉烈宏表示,數據基礎設施是從數據價值釋放的角度出發,在網絡、算力等基礎設施的支持下,面向社會提供一體化數據流通利用、安全保障服務的一類新型基礎設施。國家數據局的主要工作是從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和數據流通利用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兩個方面開展。
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方面,2023年12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從統籌優化算力資源配置、提升“東數西算”網絡傳輸效能、構建跨域算力調度體系等方面開展工作,推動數據中心集群發展。在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家數據局正在以數據流通利用設施為突破口,在現有建設基礎上合理布局、增量提升,形成開放兼容的生態。
劉烈宏說:“數據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下一步,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和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履行好統籌數字中國、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規劃和建設工作職責,更好促進高質量發展!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國家數據局持續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立,進一步實現數據資源的跨地域共享和協同計算,促進各地區之間的數據流動和交換,加強了不同地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還可以推動數字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為數字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