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易歡)AI的浪潮還在繼續。事實上在ChatGPT、Sora火爆之前,AI就一直是個熱門話題,而作為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算力也是行業一直關注的焦點領域。如今,AI的再次長效爆火更是把算力推到了新的高度。不少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算力是AI時代最明確最有發展潛力的賽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也公開表示:“數字經濟時代,尤其是隨著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算力已經成為全球緊缺的戰略性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下,算力是機遇也是最讓企業頭疼的問題。目前中國的算力總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二,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截至2023年,我國提供算力服務的在用機架數達到810萬標準機架,算力規模達到230 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但在我國各類算力提供主體超5000家,其技術體系、基礎架構、調用接口、資源描述等存在差異,建成的算力沒有形成全國范圍內可感知和調度的標準化算力服務。在這種背景下,亟需探索并逐步建立全國算力服務統一大市場,讓算力作為中國新質生產力的作用充分釋放。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2024年要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余曉暉認為,當前,我國發展算力亟待解決三大問題。一是如何在多元化算力供給的狀況下統合形成標準化可調度的算力服務。二是如何在算力資源和需求區域差異突出的情況下實現全國資源優化配置和算力高效服務。三是如何將算力并網調度的局域化探索擴展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在余曉暉看來:“過去30年,網絡的互聯互通成就了全球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而算力互聯互通是形成統一算力服務大市場和人工智能變革時代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的關鍵路徑。”據介紹,算力互聯互通是在現有互聯網體系架構基礎上,將不同主體、不同類型、不同地域的公共算力資源標準化互聯,使具備可查詢、可對話、可調用的服務能力,實現應用和數據在算力間高效供需匹配、流動互通、遷移計算。通過構建統一算力標識,增強異構計算和彈性網絡能力等方式,形成高速彈性、融合先進、安全綠色、泛在普惠的算力互聯網。
為此,余曉暉建議,下一步,應發揮全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互聯網發展成功經驗,以算力先互聯、再成網、構建大市場為主線,基于統一標識符實現多樣性算力互聯感知,通過彈性網絡能力和標準化架構接口實現業務和數據流動互通,進而打造形成智能感知、高速彈性、安全綠色、先進普惠的算力互聯網,構建全國統一算力服務大市場。
具體而言,首先要研究制定算力互聯互通指導意見和實施指南,推進試點示范,統籌建設多層級算力互聯互通平臺。在推進算力互聯互通基礎上,研究探索算力互聯網的方向和體系架構,加速形成全國算力一張網,構建算力統一大市場。其次,統一算力標識符感知、數據傳輸流動、應用架構適配等關鍵環節技術要求,形成完備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體系,引導行業規范建設,以標準帶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實踐。此外,打造產業生態,合力突破計算框架、高速互聯總線等基礎軟硬件“卡脖子”技術,推動算力統一標識、軟件國產化適配,研發算網云操作系統,形成算網云自主操作系統構建能力。
不僅如此,余曉暉強調,要培育算力互聯互通產業鏈多元主體,發展算力供需匹配、算力接入調度等算力服務能力,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作共享、緊密合作,促進多元算力服務業態發展。制定算力服務市場規則,明確各方責任邊界,打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優化市場供需匹配,形成普惠規范的算力大市場。圍繞算力需求旺盛尤其是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緊迫的重點行業開展試點應用,培育壯大多種算力應用服務,構建規模化算力應用樣板。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協同開展算力互聯互通應用示范,發揮引領作用,實現算力跨區域的靈活調度和高效服務。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也表示,要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互聯網,破解區域布局、算力調度、資源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難點堵點。具體來看,應加強頂層設計,持續深化算力接入、算力調度、存算協同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統一算力互聯、算力度量相關標準,實現不同廠商、不同框架、不同技術之間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據了解,目前,針對當前推進算力互聯互通所面臨的挑戰,圍繞算力高質量發展“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工信部已經組織與基礎電信企業、云服務商、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各類型30余家算力企業座談交流,在深入總結產業各方實踐經驗基礎上,研究形成總體技術方案。組織建設算力互聯互通驗證平臺,成功接入15家企業資源,可用資源池71個。開展典型場景現網驗證,實現了跨主體、跨類型、跨地域算力資源的互聯感知以及業務和數據的流動互通,驗證了技術可行性。此外,工信部也在加快行業標準研究建設,構建算力互聯互通標準體系,引領產業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