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4年,TCL華星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達1080億元,TCL在半導體顯示產業累計投資達2700億元,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對中國科技制造的發展有著充分的信心,敢于為未來投資。
親自投身科技制造業的經歷,讓他洞悉了這一領域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因此,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李東生,幾乎每年兩會都會提出一項跟制造業相關的建議。
今年兩會,李東生又一次圍繞優化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提出建議。李東生告訴新浪財經,“5年后,TCL華星、京東方等國內制造業企業,將不需要再依靠資本市場融資來發展,靠自身資金就足夠滾動了。但未來3年到5年,融資還是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
此外,圍繞時下備受關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李東生也提出了“加強AI深度偽造欺詐管理”的建議。在他看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同樣需要加以監督管理”。
“5年后,有些企業將不依靠融資發展”
過去幾年,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并不平穩,導致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的科技制造業權益性融資造成一些限制。以半導體顯示為例,一般一個項目的投資都會超過200億,集成電路的投資一個項目一般超過300億,像類似融資額度極高的項目投資或者規劃,它的融資按照現在的情況很難達到要求。
李東生指出,一般項目投資都會有幾部分構成:一,股東出資,投資人要出一部分錢;二,來自項目的銀行貸款。其中,股東出資主要是來自企業內部的經營現金流,以TCL華星為例,每年大概能產生200多億的經營現金流,但這么大的經營現金流,很大比例會用來覆蓋銀行貸款、折舊和分紅,剩下的其實并不多。
“所以在制造業企業發展中,我們需要有一定比例的權益融資,但現在權益融資限額比較緊,你很難拿到和你項目投資需求匹配的資金。”在他看來,當前國內科技制造業仍處于追趕階段,在全球范圍內還不能說具備競爭優勢,但這些領域對國內產業發展又至關重要,是整個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的基礎,這些產業的發展需要有持續的資本的投入,而這些資本投入需要資本市場助力。
為此,李東生從提供資本市場創新服務和支持,放寬股權融資限制等方面提出建議。他指出,中國大陸企業的發展階段和國外的企業不同:“以臺積電、三星半導體為例,他們現在擁有的總資產、凈資產都遠遠超過其他競爭對手,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制造業如果沒有足夠的融資支持,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國內半導體顯示這個階段還是在積累的階段”,他預測,5年后像TCL華星、京東方等企業,將不需要再依靠資本市場融資來發展,依靠自身的資金就足夠“滾動”。“但最近的3~5年,融資還是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
“DeepSeek出來后,準備提高算力投資”
在科技制造業領域,應用AI技術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在ChatGPT出現之前,TCL就已經將AI技術應用到生產制造的供應鏈管理、產品設計研發等領域,該公司2018年在波蘭設立的歐洲研發中心,便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的研發。
以前,TCL做一個新的顯示工藝開發,在生產線跑一個流程,從投入試驗到產品出來做評價,大概需要10~11天,其中的成本極高,因為實驗需要占用真正的產線產能。但現在,通過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算力模型來進行仿真實驗,TCL在實際產線中投放的試驗越來越少,公司已經可以通過AI技術來取代大部分的人工生產實際試驗,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李東生透露,隨著DeepSeek大模型的出現,公司借助這個技術有可能把算力中心做得更大,更好地支撐企業的智能化。“以前算力中心的投入很高,從成本效益來考慮,我們不敢投太多的錢建算力中心,而是利用公共的算力資源來做這個事。現在DeepSeek出來后,按照它的算力架構,這個(算力)投資我們是能承受的,所以前段時間我們開會,就規劃準備在未來2~3年,把TCL自身的算力中心能力大幅提高。”
不過它也看到,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潛在的威脅。以深度偽造技術為例,如何規范這一新興技術的不當利用,減少惡意濫用,正成為一項重大課題。目前,我國相關立法雖有關注這一議題,但已出臺的規章制度尚不成體系,還不具備可操作的細則和明確的處罰標準,需要加快出臺管理規章制度、明確懲罰制度、標識技術標準和發布管理、國際合作等方面的相關規定,加強AI深度偽造欺詐管理。
在李東生看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深度偽造技術也將快速發展,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會導致新的社會問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