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安徽績溪分公司智慧家庭工程師葉紅義提出關于推進“全國一張網”基層治理視聯網運營平臺建設的建議。
當前全國基層治理還面臨人手不足、效率不高和缺乏技術手段的短板,安徽省也做了一些創新探索,在省層面推進公共視頻資源整合,在基層推進創新實踐,比如宣城涇縣汀溪鄉搭建“智慧派出所”監控平臺,依托大數據平臺AI能力,實現“視頻站崗、鼠標巡邏”,創新皖南山區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基于這些基層探索的實踐經驗,特建議推進“全國一張網”基層治理視聯網運營平臺建設,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治理格局,實現共建共享共贏。
葉紅義提出三點建議:
一、匯聚社會監控資源,打造開放共享運營平臺。
國家設立專項資金,主導平臺能力底座建設,構建視頻資源有償分享機制,結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商戶、居民等多方參與,匯聚社會監控資源,實現低成本資源整合和高效利用,打造開放共享運營平臺。
二、運用多場景AI能力,推進基層治理效率提升。
聚焦綜治、環保、校園、消防、應急、園區等政務管理領域需求,構建“鄉鎮/街道視聯網”,疊加AI場景應用,推動基層治理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提升目標識別、行為分析和事件檢測能力,實現復雜場景下的自動威脅識別,如“防溺水”、“防霸凌”、“火情識別”、“電動車進電梯”等多種AI應用,減少基層人員力量投入。推動從“事后追溯”向“事前預防”轉變,顯著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三、建立視頻標簽體系,實現視頻資源高效利用。
在匯聚海量視頻的基礎上,利用大模型技術開展AI智能打標、人工打標,建立有行業、業務、場景、位置等屬性的標簽體系。通過視頻標簽開放、共享、安全使用,可極大挖掘視頻資源價值,實現長效運營,為基層治理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化技術支撐。
通過上述措施,以基層治理視聯網運營平臺建設提升公共視頻資源應用水平,賦能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