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消息,2025全國兩會于今日拉開帷幕,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53.170, 1.38, 2.66%)董事長劉慶峰圍繞AI時代的自主可控生態建設、人才培養、就業保障、民生剛需應用、科技溫度等提出了9條建議。
針對加快構建國產算力平臺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產業生態,助力國產大模型實現性能效果突破,劉慶峰建議:
1、鼓勵基于自主可控國產算力平臺的大模型研發和應用:對做國產算力芯片的企業和使用國產芯片訓練大模型的企業給予資金專項支持,在國家公共算力上給予資源傾斜,加速基于國產算力的大模型算法創新;鼓勵央國企優先采購基于國產算力平臺研發的全棧自主可控大模型;優先推廣基于全棧自主可控大模型的行業垂直應用;
2、構建數據資源充分共享機制:依托中國廣泛的AI應用場景,積極推廣大模型在產業領域的應用,并形成數據飛輪,讓中國率先獲得AI產業落地紅利;
3、專項支持基于國產算力平臺的生態體系建設:鼓勵依托自主可控算力底座建立的大模型開發者生態發展和開源社區建設,專項支持加快形成國產大模型生態體系和工具鏈,加速我國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發展。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4)》顯示: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的用戶規模已達2.49億人。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幻覺,特別是深度推理模型的邏輯自洽性提升,使得AI生成內容真假難辨。帶有算法偏差的虛假信息會被新一代AI系統循環學習,形成惡性循環,影響公眾信任和社會穩定。
針對預防大模型生成“幻覺數據”充斥互聯網帶來的危害,劉慶峰建議:
1、構建安全可信數據標簽體系,提升內容可靠性:建立安全可信、動態更新的信源和數據知識庫,對不同類型數據的可信度和危害程度建立標簽體系,降低人工智能幻覺出現概率,提升生成內容可靠性;
2、研發AIGC幻覺治理技術和平臺,定期清理幻覺數據:研究幻覺自動分析的技術和軟件平臺,開展幻覺自動分析、AIGC深度鑒偽、虛假信息檢測、有害內容識別以及互聯網傳播溯源,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數據局等部門定期清理幻覺數據,為公眾提供AIGC幻覺信息檢測工具與服務。
此外,針對優化生均經費支出結構,為“AI+教育”提供持續經費保障。劉慶峰同樣建議:
1、優化生均公用經費支出結構:通過政策引導,在生均公用經費支出中提升AI投入比例,將“智能教師助手”“AI課程開發”等納入生均公用經費支持范圍;給學校自主權購買AI服務,鼓勵按應用成效付費;引入企業資源,支持學校開展AI教育和科研項目;
2、加大生均公用經費投入:結合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實際情況,提高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用于人工智能教育發展,以應對未來社會對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
3、推動教育AI應用和服務納入政府采購體系:將智能學習終端、智能教師助手、人工智能課程等教育領域AI產品和服務分階段納入《政府采購品目分類目錄》,建立動態品目分類體系,指導和支持教育單位規范、有序采購AI相關產品及服務,開展應用實踐。(文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