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消息,2025年全國兩會之際,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針對目前大型科技制造業融資受限,融資規模與企業發展需求不匹配等問題,提出優化中國科技制造業融資環境的建議。此外,他還就加強AI深度偽造欺詐管理等社會議題,提出了四點建議。
隨著全球科技變革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科技制造業已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但與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相比,在集成電路制造、半導體顯示及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仍處于追趕超越階段。
李東生深耕科技制造業40余年,多年來,他一直積極為中國科技制造業的發展建言獻策。李東生提出,“科技制造業具有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的產業屬性,投入資本金大、回收周期長,投資規模往往超過百億元,且有持續投資需求,亟需相應的權益性資本融資,但目前大型科技制造業融資普遍較難。”
借助資本市場再融資是企業處于積累階段推動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走向全球領先的必經階段。李東生表示,“資本市場應加大力度培育和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及鏈主型龍頭企業,推動領先科技企業助力新型工業化發展,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的地位。”
李東生建議,“依據科技制造產業屬性及發展規律,應對頭部科技制造業提供資本市場的創新服務和支持,適度放寬股權融資限制,并按照明確的法規進行審批,提高資本市場融資的可預期性。”
此外,今年兩會上,李東生還就加強AI深度偽造欺詐管理等社會議題提出相關建議。
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給各個領域帶來機遇,另一方面,AI深度偽造內容侵權現象愈演愈烈,欺詐事件頻發。針對AI深度偽造內容管理問題,近年來,我國相關立法雖有關注這一議題,但已出臺的規章制度還不具備可操作的細則和明確的處罰標準。
李東生提出了四點具體建議:一是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合成內容標識管理規章制度的出臺。二是明確對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服務商未履行標識義務的懲罰制度,完善未按要求進行標識的行為界定、分類細則,以及相應的處罰標準。三是加強深度合成內容標識技術標準和發布的管理,保證標識的有效性,對相關內容平臺出臺要求,用戶在發布深度合成的視頻、音頻等內容時,有義務對其進行標識。四是加強國際合作,形成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的有效監管。(文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