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冬季漫長而寒冷,在廣袤的森林中,風雪是冬季的主角,天地間到處是白茫茫一片。盡管銀裝素裹分外妖嬈,但這片美麗的土地卻也曾讓信息化建設的腳步行進艱難。由于地域廣袤、氣候條件嚴苛,再加上地廣人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超乎想象。在一些偏遠的村落,通信網絡覆蓋近乎空白,村民們仿佛置身于信息孤島,與外界的聯系困難重重,“數字鴻溝”成為了橫亙在他們與現代生活之間的巨大阻礙。

為了讓網絡信號與信息化應用的觸角延伸至北疆的各方土壤,黑龍江移動網絡建設者克服高寒、低溫、凍土、暴風雪等種種艱難不利因素,用腳步丈量了786公里的邊境線,推進沿邊沿線、G331公路以及邊疆地區網絡建設和數字化建設,以信息化建設守護綠水青山,讓八萬里興安閃耀通信的光芒。
“信息高速”通往最北邊疆
大興安嶺地區作為中國境內最大的森林覆蓋區,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以及相對薄弱的經濟基礎,導致這里存在不少網絡盲點及弱覆蓋區域。信息“大動脈”的堵塞,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發展。為了打通這條“大動脈”,近年來,黑龍江移動主動扛起央企的社會責任,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一往無前的干勁,投身到艱苦卓絕的網絡建設工作中,讓一座座基站屹立在廣袤林海中,大幅提高了大興安嶺地區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沿邊沿線網絡服務能力,把最優質的網絡和服務送到千家萬戶、千行百業,將巍巍興安和大千世界緊密連接起來。

如今,在去往最北漠河的路上,游客們時常被沿途的音樂公路和美麗風光所吸引,興奮地發朋友圈、拍抖音、直播、視頻通話,不亦樂乎。一位來自南方的游客感慨道:“這里的景色太美了,5G網絡也非常完善,我們一路上視頻和直播都沒有卡頓,讓游玩的心情更加愉悅舒暢了!”
2019年至2024年,黑龍江移動在大興安嶺新建4G基站680個、5G基站729個,實現行政村以上級別4/5G網絡連續覆蓋、重要景區交通樞紐4/5G全覆蓋,為夯實興安數字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良好的移動網絡支撐下,黑龍江移動不斷挖掘、響應、創造和引領需求,各行各業的移動信息化應用在興安大地遍地開花。漠河國家地質公園借助智能化管理,提升了游客接待能力和景區管理效率;大興安嶺林業局“多維云智森防”服務,為森林資源保護筑牢了防線;多布庫爾自然保護區的信息化監測,讓生態環境得到更有效的守護;大興安嶺公安局“視頻云作戰室”系統,提升了警務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保障了社會的安全穩定。移動信息化應用深深扎根在最北邊疆,守護著青山綠水的生態之美,激發著興安產業發展的無限潛能。
“云智森防”守護綠水青山
大興安嶺地區林地面積達70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84.89%。這里的森林資源不僅是大自然賦予的寶貴財富,更是維護生態平衡、保障國土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然而,廣袤無垠的林區、相對稀少的人員以及眾多的無人地帶,讓林業防火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過去,林業防火大多依賴人力瞭望,這種方式效率低下,而且存在諸多盲區,難以做到全面及時地監測火情。如何守護好這片國有林業資源、保障人員安全、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成為了困擾林業集團多年的難題。

為協助大興安嶺林業集團破解這一困境,黑龍江移動積極行動起來,與所屬大興安嶺分公司成立了聯合項目組,全力投入到助力林業防火的工作中。項目組深入林區,進行了長時間的調研與分析,最終制定了極具創新性的“云智森防”平臺解決方案,利用先進的通信技術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強大支持。
“云智森防”平臺充分發揮中國移動5G+AICDE技術優勢,將衛星、無人機、高山視頻監控等多種先進技術有機融合,為防火部門量身定制了天空地一體化的智慧防火體系。該平臺以防火、預警、指揮、撲救為核心架構,通過天上的衛星對林區進行大范圍的宏觀監測,憑借其高分辨率和廣覆蓋的特點,能夠及時捕捉可能出現的火情跡象;空中的無人機則憑借其靈活機動性,能夠快速抵達疑似火點區域,進行近距離的精準偵察和數據采集,為后續決策提供準確依據;地面的高山視頻監控設備時刻堅守崗位,對周邊林區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實時監控,確保不放過任何一個潛在風險;巡護人員手持終端則成為了信息傳遞的關鍵節點,他們在林區巡邏過程中,能夠及時將現場情況反饋給指揮中心,實現了“空、天、塔、地”全方位的森林防火、預警、指揮撲救功能,為森林火情的“及早發現”“準確掌握”“即時消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高嶺蒼茫低嶺翠,幼林明媚母林幽。在大興安嶺這片奔涌的綠色中,信息網絡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支撐作用。放眼整個黑龍江,良好網絡支撐下的智慧應用正遍地開花。黑龍江移動將堅守初心、全力以赴,在推進沿邊沿線、G331公路以及邊疆地區網絡建設和數字化大潮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守護綠水青山的生態之美,激發產業發展的巨大潛能,挺進向北開放戰略高地,描繪出多姿多彩的龍江數智生活新圖景,助力龍江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為實現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貢獻移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