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聯通大數據首席科學家范濟安在2025“工賦上海”創新大會上表示,要加快打造行業化的高質量數據集,推動數據可信空間的建設,率先在行業內進行數據共享與流通。
范濟安指出,從傳統的生產力升級到新質生產力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在生產要素中增添了“數據”。對于AI大模型來說,不管是通用的基礎大模型還是專業的行業大模型都需要大量的高質量數據來訓練模型。
范濟安坦言,相比于模型和算力,中國在數據領域占有規模和數量上的優勢,這是機遇;而挑戰來自于對高質量數據的收集、加工處理(標注)及開放和共享。我們要充分利用政策和制度上的優勢,加快打造行業化的高質量數據集,推動數據可信空間的建設,率先在行業內進行數據共享與流通,逐漸擴充到跨行業、跨區域,鼓勵各國進行跨境數據流通。
展望2025年,范濟安表示,要進一步明確5G+、AI+演進路徑,凝聚行業共識,有序推動供需雙方結對攻關,深化跨領域技術聯合創新,共創新質生產力。對信息通信業而言,需要深化應用協同,全力推動5G和智能算力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聚焦新型工業化和綠色可持續發展,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培育未來產業。
范濟安稱,目前AI發展聚焦語言大模型和智能算力,下一步會向智能體、空間智能大模型和承載智能體的終端,如具身智能機器人、智能駕駛汽車、MR頭顯及高質量數據集等領域著力。同時,信息通信業需要在網絡架構、網絡性能、網絡安全、網絡算力等方面提供新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