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原創(魏德齡/文)5G消息的普及推廣仿佛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它的知名度也更多停留在了業內人士的范圍內,相比于人們熱衷使用的微信,更是差距巨大。支持豐富功能與應用場景的5G消息在普及過程中到底卡在哪呢?不久前,一位業內人士向作者透露了其中的部分緣由。
動了誰的蛋糕
“你要先想想5G消息動了誰的蛋糕?”這位業內人士開宗明義地說出了這句話。5G消息的相關功能,其實與國產安卓手機的一個老大難問題之間存在著某些利益上糾葛。
眾所周知,智能手機每時每刻都會收到來自不同應用所推送過來的通知消息,在原理上其實與“掛QQ”收訊息的方式并不相同。Android系統本身采用了Google云服務FCM來進行推送,FCM本身具有讓終端更加節約能耗及流量的作用。
但由于Google早已退出中國市場,Android系統內置的推送服務也就無法在國內進行使用,于是不同的國產手機廠商便推出了自家的消息推送服務來進行取代,并在其中挖掘出了巨大商業價值,例如利用推送渠道進行廣告的精準推送,或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建立畫像標簽體系,為客戶提供參考建議等等。

仔細查閱5G消息的功能就能發現,5G富媒體消息是其中的一大亮點,其中富媒體行業消息功能支持卡片消息、聊天機器人交互式對話消息,還能通過小程序實現消息即服務、消息即應用。此外,面向個人消費者用戶提供的5G消息業務中的富媒體消息業務,同樣支持文本、圖片、音視頻、文件、位置、表情、卡片、狀態報告及短信回落等功能。根據此前的相關白皮書表述,5G消息能夠幫助企業把內容、信息、業務及服務直達推送到用戶,用戶可以通過 5G消息小程序(Chatbot)搜索按需獲取企業服務。提供給用戶最直接和快捷方便的服務,成為企業行業應用流量的第一選擇。
也就是說,5G消息從這一角度上看,給手機廠商的產品中增加了另一個消息推送服務的競爭渠道,進而造成了手機廠商在出廠時內置該產品時的動力不足。
手機廠商的小算盤
不過,在2023年7月,工信部公開征求對《關于加強端網協同助力5G消息規模發展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其中稱:“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六個月為過渡期,手機生產企業按照5G消息相關行業標準及進網檢測規范,完成計劃上市的5G手機系統設計和功能升級。在過渡期結束之后,手機生產企業新申請進網許可的5G手機需支持5G消息,并隨附提供相關進網檢測報告。相關基礎電信企業支持和配合手機生產企業做好5G手機適配5G消息的聯調測試和端網協同等工作。相關進網檢測機構配套做好技術規范更新和進網檢測等工作。”
然而,手機廠商在出廠時卻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有的手機廠商會在進網許可申請時打開功能,后續銷售過程中,可能伴隨著固件推送,就會關閉部分功能。”知情人士透露了目前一些手機廠商的應對之策。
據了解,手機廠商對于內置5G消息功能的態度不是不能裝,而是需要分別向電信運營商收取出廠預置費用。甚至由于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財力各不相同,手機廠商如果只收取了某一家的費用,可能只在固件系統中打開該運營商的消息通道,并繼續封鎖其他兩家。
而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為了推動該功能的落地,還需要與不同的手機廠商分別進行商談。
根據此前報道顯示,手機廠商一般會向內置App的廠商收取每臺手機1-2元的費用,盡管知情人士并未透露手機廠商對于5G消息功能的收費狀況,并且這一商業模式成為了一些性價比產品的重要盈利手段,但其費用對于運營商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小的負擔,阻礙了該功能的推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