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易歡)2024年,新質生產力成為高頻熱詞,而作為加快實現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新型工業化的關注度也再次升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部署推進新型工業化。在政策牽引以及市場驅動下,新型工業化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工業智能化發展,正在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將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提供基礎支撐。
展望2030年,隨著ICT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未來工業將向著柔性、智能、定制化和服務化的方向發展。基于此,生產關系將被重構、社會組織形式將被重組、商業模式也將被不斷創新。未來工業將把勞動者從重復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并為人們創造體面、安全、更富創造力和趣味性的工作,還將為人類帶來更舒適的建筑、更便捷的交通、更普惠的教育、更精準的醫療,以及更美好的環境,將人類帶向更美好的明天。
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發展不是紙上談兵,產業界已經在加速通過數字化技術為新型工業化賦能。世界各國都在紛紛加碼數字化技術,不論是5G、AI抑或是工業互聯網都將成為新型工業化的加速器。在中國,產業各界也都在充分融合數字技術為加速新型工業化建設集智賦能,貢獻智慧和力量。
數智賦能新型工業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據、算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呈現系統集成、融合創新的新趨勢,加速促進產業要素全域連接、全面貫通,推動生產方式、組織模式重塑變革,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新機會。
中興通訊首席發展官崔麗提出,傳統工業化向新型工業化的升級,最重要的路徑之一就是:結合數智技術在底層的核心突破、基礎設施的效率和能力升級、與行業Know-How的深度融合,加速數字和物理世界的交融,提升生產和交易效率,并構建敏捷和自適應組織,在不確定的未來中行穩致遠。中興通訊主張圍繞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低碳化四個緯度,突破現階段核心挑戰或掣肘,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推動新型工業化和賦能實體經濟。中興通訊將始終秉持多樣互補、開放利他的原則,全力支持產業鏈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強化內外雙循環,持續引領創新發展,以“開放解耦、以網強算、以智升維、以綠奠基”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
中國移動總經理何飚表示,將從網絡升級、科技創新、場景應用、生態合作四個方面,著力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系統打造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創新構建新型信息服務體系,以數智化賦能新型工業化,當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先行者和排頭兵。中國移動不僅建成了全球最大、技術領先的5G和光纖網絡,推出性能穩定、安全可靠的5G專網,布局泛在協同、融合統一的算力網絡,推進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打造業界標桿級能力中臺,為新型工業化筑牢堅實的數智根基。
此外,還創新搭建數智驅動的OnePower平臺,入選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工業全部41個大類,提供工業質檢、工業安監等數智產品及解決方案,為工業企業轉型提供智能集約平臺支撐。將數智技術融入工業全場景、全周期、全環節,落地智慧工廠、智慧礦山等5G全場景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超3.6萬個。輸出5G+工業互聯網“中國方案”,打造全球“燈塔工廠”,有效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此過程中,中國移動還將落實“人工智能+”行動。創新構建AI原生服務,提供工業理解計算、代碼生成、數字孿生等自動駕駛級應用和解決方案,推動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層次賦能新型工業化。
中國電信總經理邵廣祿表示,中國電信深刻認識到,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難得的歷史戰略機遇。中國電信成立了人工智能公司,在算力、智算云、數據基礎設施、基礎大模型、行業大模型等領域戰略布局,積極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面向個人客戶,通過運用AI大模型技術,與終端和應用相結合,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辦公、娛樂、生活等多場景AI化的產品和功能;面向家庭客戶,推出以AI賦能、應用煥新、重塑交互體驗的智慧家庭產品,為用戶提供更個性化、定制化、智慧化的解決方案;面向行業客戶,推出行業大模型和星辰MaaS生態的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多樣化、一體化的大模型應用服務。未來,中國電信將在“云、網、數、智、安、量子和數字化平臺”七大“戰新”產業領域,持續開展技術攻關和產業升級,攜手合作伙伴共同賦能千行百業,推動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
中國聯通總經理簡勤表示,伴隨著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挑戰,工業領域安全防護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日益凸顯,中國聯通持續發揮網絡安全生態鏈鏈長的融通帶動作用,構建國家級網絡安全攻防體系,支撐國家級威脅情報中心高水平運營,成立了首個國家級網絡安全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不斷提升安全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為工業客戶提供從底層硬件到上層應用的全棧信創解決方案,為工業安全保駕護航,特別是打造了工業安全防護產品的能力體系,為工業制造企業提供可靠的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網絡安全解決方案。
近年來,中國聯通不斷優化網絡能力,為新型工業化打好數字底座。實現 5G 覆蓋廣度和應用深度雙躍升,實現了5G專網對低時延工控業務的有力支持。不斷升級智算供給,為新型工業化輸送可靠算力。在算力運輸層面,部署400G 高速互聯通道,推動 AIDC 適智化升級,形成“1+N+X”智算布局。在算力調度方面,建設算力智聯網,通過“星羅”先進算力調度平臺,實現多樣算力供給。不斷打造數智應用,為新型工業化注入創新動能。實施“人工智能+”“數據要素×”行動方案,構建裝備制造、紡織輕工等10多個行業大模型,助力企業提質增效。強化內生安全,為新型工業化筑牢安全屏障。
工業需求呼喚工業自動化架構革新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兼具基礎性、公共性、強外部性等基礎設施的本質屬性特征,以及新興基礎設施技術創新、數據賦能、跨界融合等特征。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底座,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在中國信通院李海花看來,工業互聯網正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產業科技創新水平、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效助力工業綠色化發展五個方面助力新型工業化發展。
華為公司工業數字化首席戰略官胡靜宜也認為工業互聯網是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工業網絡是一個“慢變量”,約20年才演進一個代際。中國“5G+工業互聯網工程”實施4年多來,不斷走深向實,目前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AGI、云等IT技術為工業提質增效注入新鮮動力,5G、星閃、工業PON、TSN等新CT(電信)技術也逐步在工業領域應用,再與機器人、增材制造等OT(操作)技術疊加,呈現出OICT大融合的趨勢。
從需求側看,精密制造、協同制造、柔性制造等工業客戶需求呼喚工業自動化架構的革新,進而推動工業網絡的演進。但這個演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階段循序漸進的。胡靜宜預計,未來工業網絡架構演進將經歷從“垂直割裂”到“逐步融合”,再到“全面融合”三個階段,技術上將以數采網、生產網和工控網的融合,MES上云和PLC虛擬化為標志。
在研究工業互聯網架構演進的同時,華為從工業企業的業務需求出發,識別了工業網絡八大新價值場景,分別是“大流量”的視覺應用,“高精度”的運功控制,“柔性化”的產線配置,“少人化”的遠程操控,“全感知”的設備數采,“跨園區”的專網傳輸和“無縫化”的數據互通。但八大場景對工業網絡的需求高度差異化,不存在一種“包打天下”的網絡技術可以適配所有場景需求,這也決定了多種、多代際的網絡技術將長期共存。
回首過去,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已經給業界提供了最好的借鑒。展望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道阻且長。但推動工業網絡技術標準收斂和設備IP化,探索一網到底、一網多能、一網多用,擁抱新技術,適度超前建網,以價值為導向,建立全連接網絡,以數據價值化指導網業協同,以及網安一體,構筑內生安全的工業網絡等已成為業界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