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象網訊(高靖宇/文)2011年,蘋果在iPhone 4S上引入了基于AI和機器學習技術的語音助手Siri,手機正式開啟了向人工智能的演進進程。
此后,AI技術在手機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包括人臉識別、手機拍照和圖像、智性能優化等方面。如今,隨著端側AI大模型技術加入,“AI手機”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AI技術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智能推薦等方面更是取得了長足進步,給用戶帶來了全新的使用體驗。
在手機行業,AI被認為會改變整個智能手機產業的格局。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指出,“AI手機時代下,手機行業和用戶體驗都將迎來革命性的變化。”周鴻祎判斷,2024年是AI手機元年,大模型推動智能手機2.0時代的到來,不轉向AI的手機廠商會成為下一個“諾基亞”。
AI手機不僅是未來發展趨勢,更是手機廠商共同爭奪的戰略級賽道。從去年開始,各大手機廠商紛紛加速布局AI手機市場,意圖通過“AI”站上新風口,為低迷的手機市場打開增長空間。目前,已有榮耀、OPPO、vivo、小米、魅族等都推出了各自的AI手機。
那么,手機廠商誰先坐下AI手機的“新牌桌”,又將會怎么出牌呢?
從能用到好用 AI手機向底層技術創新進發
目前,手機廠商通用做法是將現有大模型小型化,然后引入到手機端,可以實現的功能也主要集中在圖片的處理和檢索、文案寫作、語義識別等應用層面,手機廠商更像是一個“搬運工”的角色,將現有互聯網平臺的AI大模型應用裝入手機中。
例如小米的澎湃OS系統,可以提供AI智能擴圖、魔法消除等功能,并與WPS AI合作,可以實現免費生成PPT等功能。
而榮耀的邏輯則不一樣,其將智能終端的AI分為四層,即第一層用AI使能跨系統融合,讓不同的操作系統通過AI 來做決策,實現手機、平板、PC等設備之間的無縫連接和數據共享;第二層用AI重構操作系統,讓手機越用越懂你、越用越好用,基于意圖識別的人機交互新方式就是一個典型成果;第三層是AI在端側的應用,比如摳圖、拍照渲染、總結文檔;第四層則是AI的端云協同,將網路AI大模型應用呈現。
在榮耀CEO趙明看來,AI在端側的應用更容易實現,因為有海量的開發者和第三方可以提供,但榮耀要做的是系統級AI能力。例如,基于平臺級AI內核,榮耀MagicOS 8.0打造基于意圖識別的人機交互。其標志性功能任意門,基于意圖識別可以讓服務實現跨應用、跨設備一步直達。
最近,OPPO公布了AI戰略——“1+N 智能體生態戰略”。具體來看,OPPO的AI手機生態,由OPPO AI超級智能體和AI Pro智能體開發平臺共同組成。在AI Pro平臺上,開發者可以使用OPPO提供的插件,簡單操作就能構建AI應用。
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強調,雖然OPPO擁有自己的大型AI模型,但公司并不排斥與其他大型AI模型合作。OPPO的目標是為特定場景選擇最適合的大模型,以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在這種策略下,合作被視為比競爭更為重要,因為它有助于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vivo重點將構建“1+2+N”的智能系統體驗。其中,“1”指的是vivo自研的藍心大模型BlueLM;“2”代表的是系統全局智能輔助應用“藍心小V”和以公版APP形式推出的自然語言對話機器人“藍心千詢”;而“N”則代表開發者借助vivo業界首家開源的70億藍心大模型以及對應的微調框架和開發套件BlueKit打造的高效、低成本的專屬大模型。
其中,藍心大模型無疑是vivo布局AI手機的重中之重。vivo副總裁、OS產品副總裁周圍認為,優秀的自研大模型需要具備“大而全、算法強、真安全、自進化、廣開源”5大特質,具體表現為數據規模和模型參數大,模型矩陣豐富且模態支持全面,算法創新有效,安全性高,訓練數據持續更新,以及開源開放等。
價格下探 AI手機加速普及進程
目前,各手機廠商推出的AI手機多集中在高端或是旗艦級,價格相對較高,制約著AI手機的普及。在業內人士看來,AI手機要在手機端運行大模型,對手機本身的硬件規格提出更高要求,因此AI手機多為高端機型。
vivo副總裁、OS產品副總裁周圍曾坦言,“1B(10億個)參數的大模型占內存1GB,7B(70億)占4GB,13B超過7GB,而高端手機的內存是12GB、16GB”。當前,包括OPPO、vivo和榮耀在內的手機廠商已經官宣70億參數的AI大模型在手機端落地,這都考驗著手機的存儲能力。
此外,AI手機對手機芯片的算力也提出更高的需求。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曾表示,要想更快、更高效地使用端側大語言模型和文生圖模型,手機芯片使用INT-8數據類型的NPU算力至少要30TOPS,目前達到這個標準的手機芯片主要有高通8 Gen3、Apple A17 pro、聯發科天璣9300等。
近日,一加推出的一加Ace 3V,售價為1999元起,無疑加速了AI手機的普及。據李杰介紹,一加Ace 3V針對年輕人群體發布了四個AI功能,具體包括通過模擬真人外教練習口語、模擬求職面試、梳理論文框架、生成各平臺文案等互動提升學習工作以及生活效率。
周鴻祎表示,AI手機真正得以普及,需要從千元檔做起,真正消滅AI在高端機上的霸權,實現“科技平權”。
可以看到,隨著價格的進一步下探,將為AI手機打開增長空間。IDC預計,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占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15%。中國市場AI手機份額也將迅速增長,到2027年將占比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