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馬秋月/文)“人工智能+”已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關鍵詞,多位代表委員均對此建言獻策,人工智能(AI)已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和來源。
日前發布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3月7日上午,在十四屆人大會議外交主題記者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其中,在回答“如何確保人工智能朝著真正有利于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時表示:“人工智能進入爆發式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主張發展與安全并重,既要擁抱新事物、新機遇,也要裝好剎車再上路,共同推進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
去年10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清楚闡明了中方的態度和主張。王毅表示,我們關注的主要是三個確保:
一是確保有益。人工智能的發展應該有利于人類的共同福祉,應該符合人類的倫理規范,符合國際法規則,符合人類進步文明的方向。
第二是確保安全。人工智能應當始終處于人類的控制之下,不斷提高可解釋性和可預測性。為此要建立各種風險評估和管控機制。
第三是要確保公平。應當在聯合國框架下成立人工智能國際治理機構,各國都能在人工智能的發展進程中平等參與,平等受益。
王毅強調說:“如果企圖在人工智能上也搞什么‘小院高墻’,將會犯下新的歷史錯誤,不僅阻擋不了各國的科技發展,還會破壞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削弱人類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中國對同各國開展人工智能合作持積極和開放的態度,迄今中國已經同一些國家建立了這方面的對話機制,人工智能大國之間的合作很重要,但同時發展中國家的能力建設也很重要,我們將適時向聯大提交‘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的決議草案。對以此來促進各方加強技術共享,努力彌合智能鴻溝,不讓任何國家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