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魏德齡/文)“大家都是老朋友,暢所欲言。”MWC24期間,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在展區與中國媒體以日常聊天的方式,交流了關于AI的一系列話題。作者也透過孟樸的行業視角,對如今無處不在的AI抽絲剝繭,理清了關于AI與智能終端間正在發生的變革。
以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終端市場,所不能回避的一個難題就是換機周期的不斷增長,AI能否成為這一瓶頸的破局者,是如今從業者與消費者所共同關注的話題,而孟樸則對于AI所能引爆的換機需求充滿了信心。

AI顛覆式創新,加快換機周期
“AI不僅對手機,對PC還有很多電子消費品都會帶來一個更快的更換周期。”孟樸對此的論證在于,生成式AI正處于從無到有的階段,相比高端智能手機受眾群體對于游戲性能需求、視頻創作者的攝像需求來說,帶來的體驗感知差異極為明顯。
因為生成式AI功能在以往并不存在,而并非所有用戶對游戲性能的需求都十分強烈,攝像對于很多用戶來說,盡管每年進步很大,但不少人通過肉眼已難以辨別,導致了此前這兩項需求無法大面積縮短換機時間。而從0到1的生成式AI將會大大加快換機的速度。根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預測,2024年將成為全球AI手機時代的開端,到2027年底,內置生成式AI功能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將超過5億部。
高通在去年2月的MWC上演示的在驍龍旗艦手機上運行Stable Diffusion,正是一次在手機生成式AI功能上的成功范例演示。隨即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高通繼續推動著硬件對AI處理能力的提升以及軟件的優化,搭載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的手機已可將該時間縮短至0.6秒,證明了實現生成式AI在本地運行,完全可以達到讓消費者滿意的響應速度。
高通在今年MWC的展臺,攜手榮耀、小米和OPPO等合作伙伴,展示了第三代驍龍8支持的終端側AI 演示。榮耀在其巴塞羅那全球發布會帶來的榮耀Magic6 Pro,在第三代驍龍8的賦能下,支持70億參數的AI端側大模型,帶來了Magic Portal等AI驅動的智慧體驗。
孟樸認為AI的無處不在將意義非凡:“AI發展至今,真正做到了讓各行各業所有事情能以全新升級的方式重新做一遍。”
從高通在本次MWC24期間發布的多款重磅新品中不難發現,AI正在通過機器學習的能力,來實現終端通信能力的優化。例如,驍龍X80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將AI與5G Advanced性能相結合,并通過多項行業首創的領先特性提升5G性能。驍龍X80還支持首個基于AI的多天線管理,首次面向CPE支持AI賦能的增程通信。AI將大大增強5G Advanced用戶的體驗,可以基于情景感知來對服務質量和時延進行優化。

FastConnect 7900 Wi-Fi 7解決方案中,引入的AI能夠有效識別看視頻、聽音樂或開視頻會議等使用情景,分析用戶當下利用Wi-Fi連接的用途,從而優化Wi-Fi相應的參數,提升終端和網絡整體性能表現,降低時延,提高能效。基于AI增強特性,用戶在使用一些廣受歡迎的APP時,終端功耗能夠下降高達30%。
而對于智能手機來說,運行Stable Diffusion似乎更像是模型小型化后在本地運行的初步驗證與探索,一場更大的交互變革,已經能夠在今年的MWC24上初見端倪。
AI變革交互方式,開啟智能終端新時代
對于很多人來說,ChatGPT、Copilot這樣的生成式AI應用正在成為搜索信息時的新入口,對于問題答案的有效整合,讓用戶不再需要在搜索引擎與不同結果的網頁間進行跳轉。而高通的目標則是讓智能終端用戶不再需要在不同的應用間跳轉,告別應用為王的時代。
全球首個運行多模態大模型(LMM)的手機成為了擺在高通展臺被很多人所“拷問”的熱門技術演示,這臺搭載第三代驍龍8的Android測試終端相當于將ChatGPT這類應用搬到了手機本地運行,讓用戶擁有了一個隨時待命的個人助理。它支持超過70億參數大模型,不僅能夠接受文本輸入,還可以接受圖像、音頻等其它輸入數據類型。
在電腦側同樣如此,高通驍龍X Elite平臺所驅動的PC上,實現了音頻推理多模態大模型的運行,能夠理解用戶輸入的音樂類型和風格,為用戶提供音樂的歷史以及相似的音樂推薦,或通過對話的方式為用戶調節周圍的音樂。
一個隱形的本地助手,在手機、PC上已經悄然新生。“AI對于終端的影響十分廣泛,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網聯車、XR頭顯等,以后還會有通過RedCap相連接的物聯網裝置。”孟樸認為今年除了智能手機外,還能在智能網聯汽車上看到更多生成式AI應用。
如今,具備AI功能的手機、PC和其他品類的便攜終端數量已達到數十億臺,利用大規模終端側AI處理支持生成式AI有著廣闊前景,并且將在未來幾年穩步增長。

如同高通在本次MWC24上演示的手機本地運行LMM模型的案例,相比以往AI在使用狀態監測、拍照上的應用,孟樸將生成式AI的出現比作是“交互式的人工智能”,“生成式AI可以幫助用戶自動解決很多需求,用戶如果想訂機票、訂餐廳,無需在多個APP中跳轉,僅需通過文字或語音的交互來完成。 ”同理也包括與汽車交互方式的改變,生成式AI會自動提醒用戶充電或加油,再進行導航。
“我覺得生成式AI將真正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匹配使用習慣,就像為每個人量身定做了自己的數字人。”孟樸在闡述了生成式AI對終端使用習慣影響的同時,無疑也形象描述了如LMM、音頻推理這類多模態大模型運行在智能終端后的理想形態。
與此同時,相比于此前的智能語音時代,部分用戶對于隱私問題的擔憂也因為個人數據僅通過本地AI進行學習,而得到了保護。“如果你手機里存了過去一年幾千張的照片,當然不會希望上傳到云端供機器學習。”當孟樸談及此處時,作者也不禁想到不少用戶出于對隱私的擔憂,而主動避免使用語音助手的行為。顯然,端側AI的出現將不僅讓那個偶爾傻乎乎的個人助理聰明起來,還能讓更多人免除后顧之憂。
既然AI將改變所有的智能終端交互方式,那么這種能力何時將能夠實現多層級的普及呢?
5G+AI普及化在即,讓智能計算無處不在
以“混合AI就是AI未來”的技術需求來看,5G與AI顯然缺一不可。所謂“混合AI”,是指終端和云端協同工作,在適當的場景和時間下分配AI計算的工作負載,能夠提升個性化、隱私、可靠性和效率。5G對于助力生成式AI跨云、邊緣和終端實現規模化擴展至關重要,而AI解決方案能夠支持打造下一代連接,進而賦能生成式AI時代。
高通在MWC24期間在5G與AI這兩個方面均發出關于普及化的聲音,讓更多人擁有享受到技術創新帶來的機會。
高通專門與業界展開推出低于99美元的5G智能手機的探討,并著力推動將千兆5G連接帶給更多價位段的5G智能手機。預計這將為28億5G新用戶提供服務,其峰值速率可高達同價位4G手機的5倍。
“在通信標準的技術演進過程中,高通一直在加速前沿技術的突破式創新和大范圍普及,非常強調要把新的技術變成一個被更多大眾接受的產品。”孟樸表示無論是在中國這樣已經廣泛覆蓋5G網絡的地區,還是一些剛開始部署5G的地區,高通都希望助力通信產業讓全球更多的人享受到5G服務。
孟樸也在接受其他媒體時表示:“生成式AI將在未來18-24個月被推廣至中端手機。”驍龍7系、驍龍6系的手機同樣能在將來獲得生成式AI的能力。

從本次高通展出的生成式AI案例中也能夠看到推動模型優化,降低性能要求的趨勢。高通展示了其首個在Android手機上運行的LoRA模型,LoRA能夠在不改變底層模型的前提之下,調整或定制模型的生成內容,適配器大小僅為模型的2%,以方便商用落地后用戶的下載。
MWC24首日推出的高通AI Hub,為開發者提供全面優化的AI模型庫,支持超過75個AI模型,包括傳統AI模型和生成式AI模型,能夠支持在驍龍和高通平臺上進行部署。通過對這些模型進行優化,開發者運行AI推理的速度將提升高達4倍,同時有助于生態合作伙伴大大降低工作量,總而對將AI能力推廣到更多更廣泛的各類端側發揮推動作用。顯然,未來AI在端側的體驗,還將迎來進一步的提升。
采訪結束后,作者不禁腦洞,或許未來我們與智能終端交互的常態,也和朋友間的溝通一樣自然,還能獲取豐富有效的信息、有預見性的判斷。生成式AI會成為引發換機潮的有力推手,因為誰都需要一臺前所未有的智能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