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6 日消息,據路透社 24 日報道,在印度空間監管機構的號召下,30 家印度公司計劃通過公私合營的方式,建設并運營地球觀測衛星星座,以減少該國對外國數據的依賴,特別是在國防、基礎設施管理和關鍵制圖等領域。

今年 7 月,監管機構發布了“意向書”,旨在通過建設本土衛星星座來推進空間產業的商業化,并確保數據的主權。
印度正加大對小型衛星和數據服務市場的投資,努力在全球空間商業化進程中占據領導地位。預計到 2030 年,這一市場的規模將達到 450 億美元(IT之家備注:當前約 3284.89 億元人民幣),涵蓋從電信到氣候監測等多個行業。
參與這次 IN-SPACe 項目的申請者包括谷歌支持的初創公司 Pixxel、貝恩資本支持的 SatSure,以及塔塔集團旗下的塔塔先進系統等較大公司。預計技術評審將在 1 月底前完成,隨后將發布招標,確定中標公司。
IN-SPACe 的資格標準要求申請者在過去三年內投資或籌集至少 8.5 億盧比(當前約 72.8 萬元人民幣),并且公司估值需達到 85 億盧比,或年營業額為 20 億盧比以上。
申請公司還需要在印度建立航天器控制中心,或者與地面站服務提供商合作以滿足操作需求。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政府將向中標公司提供最高 35 億盧比(當前約 3 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剩余費用由私人公司承擔。
除了這項計劃,印度還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載人太空探索計劃和金星探測任務,但最重要的目標還是推動商業化項目并擴大私營部門參與的規模。
目前,印度大部分的地球觀測數據仍然來自外國公司和機構,例如歐洲航天局(ESA)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