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在“2025中國信通院深度觀察報告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總工程師牟春波針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布了自身觀點和見解。

他表示,中小企業數字化程度將決定未來我國制造業發展水平,是企業和政府關注重要方向。下一步要繼續堅持分業分類,持續在“點線面”結合推進上加力加碼,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從單個“盆景”變為整片“風景”。
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意義重大
連續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和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高頻詞匯,可見,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意義重大。
在牟春波看來,具體表現在三大方面。一是融入實數融合大勢的內在需要。數字化是當前增強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舉措,全國企業中99.8%是中小企業,這是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類主體,可以說中小企業是實數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將推動實數融合走深走實。
二是支撐新型工業化大局的現實需要。新型工業化的“新”主要體現在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引領,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到產業全鏈條,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同步升級,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轉型,將加快提質增效升級,加快鍛造綜合實力,有力支撐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
三是加快“專精特新”發展的關鍵之舉。數字化是中小企業加快邁向專精特新的重要路徑之一,數字化越貼近企業核心業務,與高價值環節結合越緊密,對企業綜合競爭力的貢獻就越大。從數據上看,參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評測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超八成的“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水平等級達到二級及以上。
牟春波表示:“總體來看,中小企業數字化程度將決定未來我國制造業發展水平,是企業和政府關注的重要方向。”
三方面發力做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必答題
為了做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這道“必答題”, 近些年,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各項政策頻出,牟春波總結稱,整體來看,主要從加強政策支持、明確路徑指引、優化服務供給三個方面發力。
加強政策支持方面,在培育“專精特新”、深化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打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等各類政策中,均將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作為重點工作之一。特別是,2023—2025年,財政部、工信部擬分三批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充分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不久前,發布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由點及面、由表及里、體系化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明確路徑指引方面,編制發布了《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2022年版、2024年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連續四年征集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示范效應明顯的典型案例,為中小企業開展自我診斷和改造升級提供參考,也為各級有關部門推進工作提供指引。
優化服務供給方面,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中小企業服務月等活動,常態化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城市試點現場交流活動。引導各地培育1500余種“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舉辦“小快輕準”數字賦能主題競賽等,有效促進供需雙方對接。
“通過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導,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進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數字化的作用,開始實質投入和應用探索。” 牟春波講到。
在“點線面”結合推進上加力加碼
談及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走向縱深的新形勢下,如何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邁向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時,牟春波表示:“下一步要繼續堅持分業分類,持續在“點線面”結合推進上加力加碼,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從單個“盆景”變為整片“風景”。“
一是推廣創新模式。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集群園區的資源匯聚作用,通過訂單牽引、技術擴散、資源共享等方式,推進產業鏈供應鏈“鏈式”轉型,加快集群、園區“面狀”轉型,推動“鏈群”融合轉型。
二是加快新質賦能。推廣中小企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場景應用為牽引,夯實算力、算法、數據等技術底座。充分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提升中小企業數據管理利用能力,加強面向中小企業的數據資源供給。
三是強化要素保障。持續完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要素保障和服務體系,重點打造和提升數字化轉型供給能力,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中小企業數據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為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