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024通信產業大會暨第19屆通信技術年會舉行期間,中國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慶軍出席大會并以《融合創生,以新致遠——AI時代廣電網絡的創新與變革》為題做了主旨發言。

中國廣電應三網融合戰略而生,是廣電網絡參與三網融合的市場主體。自2022年9月廣電5G網絡在全國31個省區市啟動網絡服務以來,基本形成了“有線+5G"融合傳播格局。而2024年,中國廣電重點聚焦三大方向:
一是科技引領,建設新型廣電網絡;二是融合發展,共筑行業新質生產力;三是合作共贏,數字化賦能干行百業。

作為傳統廣電起身的企業,中國廣電考慮的是將廣播機制(也就是點到多點、一份資源的“廣播”模式)與通用技術、新技術等相結合,在網絡傳輸、傳輸+存儲+計算、內容供給等多個層面,發揮出“廣播”的獨到優勢,建設新型廣電網絡,實現“終端到人、服務到家”。
過去是用戶找內容,而現在則是要讓內容找用戶,特別是基于AI技術協助下,中國廣電也要做到提前布局生產互聯網。通過點到多點的傳輸機制,使網絡傳輸效率進一步提升,同時將“點到點”、“點到多點”相結合,以構成高效的新型廣電“網絡”。
中國廣電也在著力打造“有線+5G+衛星”固移協同、“廣播電視+通信+互聯網”綜合承載的新型廣電網絡,其將是全融合、超高清、強智能的綜合網絡。特別是就超高清電視內容傳輸而言,要實現H.265高效視頻編碼及穩定帶寬傳輸,只有廣電網絡才可以通過廣播專線提供以不間斷的真4K超高清頻道內容。
如何建設新型廣電網絡?
曾慶軍指出,建設新型廣電網絡重點在于骨干網(CBNET)、接入網及終端三方面:
1)骨干網(CBNET)方面,中國廣電CBNET一期已開網且穩定運行,二期建設也已啟動,將繼續統籌建設新型IP組播分發網。
不同于IPTV和OTT,廣電網絡的廣播電視在傳輸環節著重強化“廣播基因”。全國有線電視干線光傳輸網絡便可依托“廣播基因”這一帶有廣播技術特性,實現點對多點高效傳輸,以及多點注入多點輸出,并具備自動切換、環路保護等能力,形成覆蓋全國的廣播電視節目傳送網絡。
CBNET全面貫通后,可助力中國廣電建成廣電骨干承載網絡,帶有“廣播基因”的IP骨干網也將全面支持組播廣播,支持獨立視頻CDN、支持流媒體分發,也支持互聯網CDN、支持碎片信息,其DNS流量疏導則側重于視聽服務。
2)接入網方面,中國廣電以市場化為導向,因地制宜精準開展接入網光纖化、雙向化、智能化改造。
在有線側,中國廣電將國繞10G PON演進目標,并結合市場與政策有序推進網改;無線網側,則繼續深化共建共享,堅持融合差異化發展,打造廣電5G創新增長,為國為民耕頻鑄網。
3)終端方面,支持北上廣三地開展超高清視聽先鋒行動計劃,組織省網申請高清超高清機頂盒以舊換新補助資金。
中國廣電將加快推進終端高清化智能化升級,堅持市場導向,推進有線電視標清、高清機頂盒終端升級置換為超高清終端,也將推進直播衛星接收設備升級置換為具有北斗定位且能接收高清節目的第四代高清接收設備。
此外,還將推廣家庭智能網關,統籌推進簡化減少遙控器、插入式微型機頂盒研發推廣、機頂盒內置化等電視機機頂盒一體化工作;也將研究開發采用直播衛星、5G等混合通信,支持電視、寬帶等多業務融合的終端,以進一步改善偏遠山區、沙漠、海上等特殊環境地區的應用體驗。
中國廣電也在積極推動有線電視面向4K/8K超高清發展,實現與IPTV、OTT電視的差異化。據曾慶軍的介紹,北京地區已率先完成示范,首批支持AVS3的自主編碼標準的8K終端機頂盒已完成部署。
“雙治理”取得積極成效
在深化響應電視操作復雜治理工作任務中,簡化遙控器方面,全國超過2億用戶已可通過紅外學習實現“一個遙控器看電視”,此外還研制新型通用三模遙控器并組織開展了測試驗證,屆時可實現一鍵看直播、一鍵切換互聯網電視、語音控制等。
廣電領域也在研發推廣插入式微型機頂盒,并開展插入式微型機頂盤試驗驗證工作,江蘇有線近期已經率先完成1萬臺插入式微型機頂盒采購工作。
在落實“雙治理”方面,廣電網絡行業持續深化收費模式改革,已實現開機即看直播(電視開機即進入CCTV1頻道),有線電視和IPTV均取消開機廣告,收費包也大幅壓減。
5G NR廣播試點成果斐然,有望明年大范圍推廣
標準引領方面,2024年中國廣電相繼在3GPP SA1小組和RAN全會等圍繞6G討論初期便提出了廣播業務的需求,將廣播需求與通信架構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鏈在6G支持廣播業務形成一致意見。

今年在ITU(國際電信聯盟)WP5D、SG6會議中,中國廣電繼續推動了5G NR廣播在車載音頻系統中應用,并持續推動在6G初期將廣播與通信融合納入到其基礎框架中。
中國廣電已聯合中國移動在先前北京、上海試驗基礎上,近期又在安徽、海南現網開展了5G NR廣播試點,曾慶軍提到,一旦這些區域規模試驗成熟時便可于明年在全國進行大范圍覆蓋。據悉,中國廣電已在北京部分測試路段開展了5G NR廣播的車載音視頻技術驗證;在北京門頭溝地區則部署了基于5G NR廣播的網絡,并對接到了北京應急廣播平臺。當前部分手機和芯片廠商也已推出或規劃推出支持5G NR廣播功能的芯片和手機、PAD等終端。
中國廣電還與國內外單位,基于5G-A推動5G NR廣播與衛星的協同,已經聯合了歐洲衛星公司(SES)、歐洲航天局(ESA)、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空客(Airbus)等,在3GPP SA1#108會議上推動衛星接入作為5G-A系統的一部分提供廣播服務需求,并已經獲得了批準。
根據曾慶軍的闡釋,考慮到衛星網絡的大地理覆蓋的好處,采用5G NR廣播技術無SIM卡接收廣播方式可以擴展到衛星覆蓋,不僅可以解決衛星傳輸視頻內容的限制,還可以同時向多個UE分發內容。
中國廣電還在江蘇、上海、浙江、湖南、四川、廣州、河北等多個省市,先后完成5G Redcap新型應急廣播終端技術試點,成功實現應急廣播信息的播發、回傳和互動。據悉,廣電5G RedCap新型應急廣播終端不僅滿足了應急廣播終端各項網絡指標,同時也支持完整的5G特性,且基于5G專網的應急廣播承載可靠性和網絡安全也得到進一步加強。
中國廣電還創新提出應用毫米波技術,搭建了5G-A超高清淺壓縮跨平臺實時制播平臺,并在亦莊超高清實驗室圓滿完成系列試驗驗證,進而推進超高清全鏈條發展,其傳輸的視頻碼率可達1.38Gbps。
“重溫經典”頻道與AIGC實際應用
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方面,主要考慮到AIGC技術中“生成式”特點與廣電視聽工作結合,可在具體工作應用中發揮高速、高效特點,進而降低了人力成本,替代完成復雜工作,提高整體效率。
例如中國廣電主辦的“重溫經典”頻道就是全面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對經典老片進行上色、修復、高清變換等,從效率、質量等多方面展現了AI時代技術變革帶來的創新發展。自2024年2月1日“重溫經典”頻道正式面向全國有線電視網絡和直播衛星用戶開播以來,截至三季度末,累計觀看時長已達10億小時,成為擁有超大收視體量的一線電視頻道。
曾慶軍還介紹到,“重溫經典”頻道今年陸續啟動了系列推廣活動,包括“重溫經典”進養老機構專項工作、“重溫經典進校園”等等,此外還推動了“重溫經典”頻道覆蓋到黨群服務中心、酒店機場等場所,以更好滿足廣大觀眾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