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之迅,一秒跨越三十萬公里,相當于地球在赤道中自傳速度的644715倍。而在中國湖北武漢,另一番“光谷”速度正演繹著新時代科技的無限可能。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被譽為“中國光谷”,歷經三十六載,從昔日的荒野之地蛻變為科創新城,并加速邁向“世界光谷”。在這里,中國電信以其成熟的通信技術為“光谷”的飛躍插上數智翅膀。借助通信網絡,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正蓄勢待發;“云招商”“一窗受理”等基于“云服務”極大提升了政務服務效率,加速了“云經濟”的蓬勃發展……
低空經濟乘“光”起飛
直升機旅游觀光、無人機播種、無人機配送、航拍實時轉播體育賽事……科技的發展,“低空經濟”的運用場景越來越豐富,在藍天與地面之間,低空經濟正在快速崛起。
“您好,我想咨詢下無人機怎么實名登記?”在湖北武漢東湖高新區(中國光谷)政務服務中心低空經濟服務窗口處,宋女士向工作人員咨詢道。
今年4月,東湖高新區開設了全國首個“低空經濟服務窗口”,除了為個人、企業提供無人機登記注冊、活動申請、空域報備等業務咨詢及幫辦服務,還可為相關企業開展巡飛巡檢、航拍攝影、應急處置等飛行活動提供活動報備和協調對接服務。
所謂低空經濟,是指在1000米以下空域內,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向天空要增長點”的低空經濟正成為各地爭相競逐的新賽道。據民航局預估,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達到3.5萬億元。面對低空經濟熱潮,武漢已經喊出邁向全國第一方陣的目標。根據規劃,到2027年,武漢低空經濟核心產業規模要突破200億元,2030年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
低空經濟服務窗口是中國電信助力低空經濟的一個縮影。為探索無人機在城市治理領域應用場景和應用模式,促進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武漢電信積極參與東湖高新“低空共享無人機應用示范區項目”。
“依托天翼云4.0在數據存儲、處理及分析能力上的優勢,我們搭建了低空經濟平臺,實現巡查數據采集,數據跨部門共享復用,為低空經濟的各類參與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交互服務。”中國電信武漢東湖高新區分公司云網運營總監楊軍介紹道。
據了解,東湖高新“低空共享無人機應用示范區項目”預計2024年10月竣工,以期將有各類型無人機186架、各類型自動機庫128套,實現東湖高新區518平方公里的全區域覆蓋,全天候常態化巡檢,應急突發下1分鐘響應,5分鐘到達現場監測回傳。這也成為國內首個全區范圍全覆蓋、百余架無人機全自動巡飛的低空經濟創新實踐,為國內天地一體化智慧城市樹立了樣板和標桿。
“云”上筑就通達的數智光谷
家里孩子上學報名,只需要在手機端或者電腦端上操作;手機中的便民站快速獲取最新惠企政策,精準查找“產品市場”“空間資源”……這樣的便捷生活得益于數據的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正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務運行效能,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中國光谷因“光”得名,這里曾誕生我國第一根光纖、第一個光電傳輸系統,在我國的創新板塊上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2023年,東湖高新區發布了《“數字光谷”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推動數字政府能力升級,構筑數字經濟競爭新優勢,勾勒了“數字光谷”建設未來三年的“路線圖”。
中國電信積極發揮云、網、數、智、安、量子、平臺等戰新領域的技術業務優勢,推動“中國光谷”向“數字光谷”轉型,推進政務服務、民生服務數字化應用,提升城市運行效率。
搭載著天翼云4.0能力基礎上的“光谷云”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政府數據的互聯互通、業務協同,提升政府治理效率。作為示范性的區級政務云,“光谷云”目前接入7個委辦局,上線政數局大數據能力平臺、低空共享無人機項目、水務局南湖治理云服務、教育局云服務、企服局微信小程序等8個業務系統,涉及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
創新觸點服務,增強人民群眾、中小企業、政企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例如,通過建立覆蓋全量客戶的“中小企業服務站”,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政策、技術、服務“一張網”匯集,有效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截止目前,高新電信已建成中小企業服務站 17 家,覆蓋客戶 6516 家;通過漢企驛站小程序反饋并解決企業訴求700 件;解決客戶少跑路,使用服務站遠程柜臺為客戶辦理業務197筆。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武漢坐擁90多所高校、130多萬在校大學生,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如何創新人才體制機制、優化工作生活環境,讓各類人才在光谷大有可為、大有作為?高新電信協助高新區政府打造的“光谷人才卡”,可為人才提供“3551聯名卡”“政務服務”“醫療服務”“子女入學”“休閑度假”“融資對接”等9類權益的沉浸式服務體驗,推進“光谷人才計劃”落地實施。
多樣算力夯實發展底座
如果說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引擎,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技術變革力量,那么算力則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底座。
今年1月,中國電信中部智算中心在光谷正式投入運營。作為中部地區最高等級智算中心算力集群,中國電信中部智算中心一期項目可提供200P的算力,相當于20萬個1TB移動硬盤的數據在1秒內即可處理完畢;基于高性能的基礎設施和一系列的優化技術,在千卡模型下并行計算效率可以達到80%,滿足各種大規模、高性能、多樣化異構算力的場景需求。二期建設完成后,中國電信中部智算中心算力規模可達1500P,遠期可達5000P。“我們依托中國電信中部智算中心,積極發揮電信數智力量推進產業發展,已承接高新區科創局‘湖北科創供應鏈天網平臺’、葛化集團‘武漢新城’城市大腦、無人機平臺等項目。”中國電信武漢東湖高新區分公司總經理鮑濤說道。
如今中國光谷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中國電信“寬帶研發中心”“中部大數據中心”“中部智算中心”的國家高新區,形成“通、智、超一體化”算力資源協同布局,算力總規模超過600PFLOPS,機架規模超20000架,出口帶寬超20000G,滿足千行百業上云用云。中國電信也將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聚焦實際場景,做好個性化、差異化服務,推動光谷數字公共基礎設施發展。鮑濤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在人工智能、云計算、量子通信等領域的探索,加快應用創新,拓展數字經濟新空間。同時,積極發揮中國電信基礎能力和戰新服務優勢,把握產業合作機會,推動光谷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