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中興通訊主辦的“AI‘興’視野沙龍”在北京舉行,中興通訊首席發展官崔麗與多名業界大咖聚焦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前世今生、最新進展、應用趨勢、產業融合新路徑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交流。
數智經濟大勢所趨 機遇與挑戰并存
崔麗談到,當前,我們正處于全新的數智時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低碳化的確定性趨勢不可逆轉,這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也將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然而,任何機遇都伴隨著挑戰,正如一枚硬幣的兩面,我們必須在抓住機遇的同時,認真思考如何應對相關挑戰,規避潛在風險。
一是全球風險,近年來,全球經濟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復蘇壓力加大,各國在解決自身問題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此外,人類的探索與認知正接近臨界,我們需要進一步拓展認知邊界,為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開辟新的空間;二是數字倫理問題,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的加速,信息爆炸與信息匱乏并存,信息真實性成為一大挑戰,數字倫理問題日益凸顯,如AI換臉技術被用于詐騙、誤導公眾等問題都需要我們嚴肅對待;三是資源、效率及變現的問題,隨著數字化和網絡化的深入,數據量激增,對計算資源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特別是在引入AI技術后,對算力和能源的需求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如何在既有資源約束下在全局范圍內最大化產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速變現成為了我們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
求真務實,兼容并蓄,推動AI健康、向善發展
崔麗回顧了AI發展的前世今生,她說,回看人工智能技術70年左右的發展歷程,曾歷經兩次春天和兩次寒冬,當下,我們正處于第三次春天,AI每一次關鍵突破的背后,都是科學家和業界大咖持續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努力,“所有的橫空出世,其實都是蓄謀已久”。即便是ChatGPT,其出現也并非偶然,也是基于前幾代GPT,也是基于數據、算法優化和算力增強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回顧過去的兩次AI寒冬,最重要的原因是過高期望導致的過度失望,這一次,在春天來臨之際,我們需要更加務實、冷靜地看待AI,幫助其健康發展。
她說,當下,盡管人們依托于Transformer構建了新的AI范式,但其依然沒有逃出數學的限制,人們借助以Transformer為主要手段的神經網絡來捕捉海量人類數據中隱藏的知識范式,當模型遇到新問題時,運用前期掌握的知識范式通過外推或內插來對新情況作出合理的推斷。在崔麗看來,在此次浪潮中Transformer的最大貢獻在于兩點,一是泛化,Transformer通過對海量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得其不僅能在單一領域具備強大能力,還能作為通用基礎技術廣泛賦能各行各業;二是涌現,量變到質變,能力涌現使得AI能處理訓練階段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通過長思維鏈等手段多次查詢內部蘊含的知識可以使其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
然而她也提到,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方面需要注意,首先規模問題上,雖然“大力出奇跡”,但面向后續發展,單純依靠規模堆砌的方式會帶來資源浪費;其次是能力的拓展,從單模態到多模態,再從簡單到復雜問題的處理,模型的知識密度一定會不斷增加,知識密度才是價值源泉。更高效率和更高價值的能力,大概率成為業界追求的核心方向。
為此,崔麗提出了面向未來如何助力AI健康、良性、向善發展的思考,一是求真務實、砥礪前行,她強調,GenAI依然處于發展初期,技術高速迭代,市場撲朔迷離,同時也產生幻覺、隱私、安全和倫理等問題。但技術本身無善惡,善惡在人,當下,行業自律顯得尤為重要,龍頭企業應首先自我約束,例如設立責任框架及自律機制,在AI模型訓練和產品研發應用過程中不斷貫徹這些原則,同時攜手努力,持續創新和改進,解決問題,讓AI更加健康發展;二是兼容并蓄,科技向善,AI是一個高度跨學科的領域,需要與大數據、算力和網絡、材料工藝、具身智能、能源轉型等多種技術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協同。此外,從倫理和安全的角度看,需要確保AI的設計和應用符合人類普世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比如平等、普惠、向善等,盡量減少偏見和歧視,持續優化數據的多元化和算法的公平性等,這些都需要人文和科學的結合,包括倫理學、法律學、社會學等。
基于此,崔麗提出了一些判斷:首先,開源與閉源各有優勢和短板,兩者并存并互相促進已成為必然趨勢;其次,在追求規模的問題上,大小需根據具體應用場景、問題、目標及資源約束來定,以實現最佳投入產出比;再次,我們很難在廣度和深度上同時做到兼顧,應該結合場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時多模塊協同的小型系統可能比單一的大系統有更好表現,事實上實踐也證明了,模型訓練的MOE、模型應用的Agents、大小模型結合等,都有更好的性價比;她還談到,AI是硅基、無機、數學范疇,而人類則是碳基、有機生物,除了自然科學還有社會科學等,其認知、決策和行為都有深刻的文化、歷史、價值觀等背景,同時至少目前,AI并無意識,我們不應將其過度擬人化,對AI帶來的新的問題也不要過度應激,客觀理性應對解決就好,人類科學、科技和社會進步的歷程,本身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最后,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融合日益加深,但人類社會中的復雜因素如經濟、政治等,無法單純通過算法來編程,要引入更多人文精神;此外,高質量數據將是推動未來AI發展的重要基石。
以網強算、開放解耦、訓推并舉,應勢而為賦能AI進階
基于上述思考,崔麗介紹了中興通訊聚焦關鍵挑戰,提出的三大核心主張:以網強算,開放解耦,訓推并舉。在以網強算上,無論是芯片內裸Die互聯、芯片之間、服務器之間、DC之間,網絡連接技術的持續創新和突破,將極大的提升智算的性能與效率,無論AI技術未來的突破點在哪里,都需要依賴強大的基礎設施支持。因此,“以網強算”成為了中興通訊的核心策略;在開放解耦上,她強調,只有繁榮的生態才能真正實現繁榮、普惠的發展,為此,中興通訊持續推進軟硬解耦、訓推解耦和模型解耦,推動各類能力組件化和共享賦能,打破技術壁壘,加速AI技術的創新、研發、應用和商業化進程,促進開放的技術生態;在訓推并舉上,她堅信,AI的價值并不局限于通用人工智能,同時對于社會發展而言,提升生產效率也遠高于給予情緒價值,因此,訓推并舉是AI驅動實體經濟騰飛的關鍵。為此,中興通訊不僅在自身領域的研發大模型和電信大模型落地應用,構建數據飛輪,也在水利、城市生命線、工業、園區安全等諸多領域展開實踐。
她說,AI未來的發展一定是基于融合的,智算建設是系統化工程,僅靠純GPU堆砌無法實現,為此,中興通訊將自身定位為端到端智算解決方案提供商,對內將智算確定為公司的長期戰略主航道,通過“芯片+整機+組裝式研發+大模型”的方式全面啟動智算拓展,對外將依托公司在通信領域的長期深耕、組裝式研發、軟件、硬件和系統工程實踐等方面的優勢,與產業伙伴多樣互補、開放共贏,攜手推進產業的創新與突破。
此外,沙龍還設置了互動問答環節,各方嘉賓深入探討了異構算力的可行性、AI的商業化路徑、AI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與發展、國內智算中心建設趨勢、小模型發展前景、算力一體化等熱點議題。
作為中興通訊特別主辦的產業生態活動之一,本次沙龍是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一次有益探討,面向未來,中興通訊將借由沙龍等系列生態活動與客戶、合作伙伴、業界專家、意見領袖、媒體搭建信息溝通橋梁,以開放、融合、共贏的心態不斷構建和拓展ICT產業創新生態圈,攜手共贏全新的數智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