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31 日消息,最新研究報告指出,2023 年全球量子初創公司的風險投資金額 12.4 億美元,相比較 2022 年的 23.9 億美元,下降了 50% 左右。

其中美國地區降幅最大,2022 年量子初創公司的風險投資金額為 13.69 億美元,而 2023 年銳減到 2.4 億美元,跌幅超過 82%。

該報告由 IQM 量子計算機公司、歐洲領先的風險投資公司 OpenOcean 和歐洲領先的技術投資者 Lakestar 聯合發布。報告認為投資下降的原因不是對量子技術的興趣下降,而是技術投資的整體下滑。
全球超過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政府已經承諾在未來 10 年內,為量子技術提供 400 多億美元的公共資金。在這些積極參與量子技術的政府中,有 20 多個已經制定了協調的政策、資金和路線圖。

研究結果表明,盡管投資下降,但量子時代的商用腳步并未就此停下。醫療保健、金融服務和材料科學等行業的 300 多家最終用戶已經在探索使用案例并為量子計算做好準備。
由于量子優勢可能還需要數年才能實現,這些領先企業正在采取措施,為商用量子計算做好準備。
IQM 量子計算機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 Jan Goetz 博士說:
2023 年是技術穩步發展的一年,隨著各家公司成功發布并遵循量子路線圖,量子比特數和初始糾錯也隨之增加。我們還看到國家實驗室部署了真正的系統,在繼續全面解決商業問題的過程中穩步進入實際應用。
然而,算法方面的可預測性仍然較低。雖然擴展處理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項工程挑戰,但估算軟件改進的時間表更依賴于硬件進展。
盡管如此,在 2023 年,我們觀察到更多來自系統工程師等非量子專家的貢獻,他們帶來了寶貴的實際經驗,使我們更接近于解決人才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