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馬秋月/文)上周五,國新辦舉行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會上介紹了2023年工業和信息通信業的發展情況,其中2023年我國信息通信業加快發展,5G基站總數達337.7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8.05億戶。
5G基站總數已達337.7萬個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我國5G創新發展并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23年底,我國5G基站總數達337.7萬個,網絡底座進一步夯實,網絡應用不斷豐富。總體看,可以概括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創新。5G技術產業在技術標準、網絡設備、終端設備等方面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輕量化5G核心網、定制化基站等實現商用部署;5G工業網關、巡檢機器人等一批新型終端成功研發;5G 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超42%,持續保持全球領先。
二是融合。融合應用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5G行業應用已融入71個國民經濟大類,應用案例數超9.4萬個,5G行業虛擬專網超2.9萬個;5G應用在工業、礦業、電力、港口、醫療等行業深入推廣。例如,在醫療行業,5G應用已從遠程診斷向遠程精準治療延伸;電力領域的5G應用從“輸送”環節的無人巡檢覆蓋到“發、輸、變、配、用”環節。
三是綠色。5G網絡加快向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發展。充分利用存量站址資源、公共資源和社會桿塔資源等建設5G基站,積極推動通信桿塔資源與社會桿塔資源雙向共享,目前90%以上的基站實現共建共享;5G基站能耗持續下降,5G基站單站址能耗相較于商用初期降低超20%。
四是賦值。5G移動電話用戶持續增長、5G流量消費快速提升,促進了裸眼3D、云手機等新興業務蓬勃發展,有效拓展了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空間。截至去年底,5G移動電話用戶達8.05億戶。根據研究機構測算,預計2023年5G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86萬億元,比2022年增長29%。
據趙志國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產學研用各方,加強跨部門協作,持續推進5G應用規;l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一是加強政策引導。研究出臺5G應用發展接續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推動5G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高質量發展;二是深化網絡覆蓋。加快5G網絡建設,推動重點場所實現移動網絡深度覆蓋。推進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為行業轉型發展提供網絡支撐;三是加快應用拓展。聚焦重點行業應用場景,樹立示范標桿,加強推廣應用,促進5G應用規;l展;四是提升創新能力。加強5G融合應用標準體系建設,持續推動5G-A、5G輕量化等技術演進和產品研發。加快6G技術研究,開展技術試驗,強化技術儲備,深化交流合作。
我國工業互聯網已進入規;l展新階段
趙志國表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已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從產業規模來看,預計2023年核心產業規模達1.35萬億元。從覆蓋范圍來看,工業互聯網融入49個國民經濟大類,覆蓋全部工業大類。從發展勢頭來看,全國各地工業互聯網“百城千園行”活動方興未艾,推動萬余家企業供需對接,帶動投資超1700億元。具體可以用“四個新”概括。
一是數實融合“新基建”不斷夯實。標識解析體系全面建成,“5+2”頂級節點穩定運行,服務企業超40萬家,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340個,工業設備連接數超過9600萬臺套,同步構建了協同高效、技管結合的安全體系。
二是關鍵技術“新突破”成果顯著。加快信息技術(IT)、通信技術(CT)、控制技術(OT)、數字技術(DT)“4T”融合,工業級5G芯片、模組、網關實現突破,工業級5G模組成本較商用初期下降90%,為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累計發布3項國際標準和90項國家標準。
三是應用賦能“新空間”日益拓展。打造了5G工廠中國品牌,發布了首批300個5G工廠名錄,投資總額近100億元。工業互聯網深入制造業研、產、供、銷、服等各環節,支撐大國重器、服務綠色低碳、促進消費升級、保障安全生產等領域,有力促進產業“智改數轉網聯”。
四是合作共贏“新生態”蓬勃壯大。各類市場主體千帆并進、百舸爭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成員單位突破2500家,在技術創新、人才培訓、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成為該領域全球最大的生態載體。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數連續7年保持增長,累計達到3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