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馬秋月/文)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對于穩定工業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工信部、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提出,2024年,我國手機市場5G手機出貨量占比超過85%。
電子信息制造業整體呈現持續恢復、結構向優的發展態勢
在昨日工信部舉行的工業穩增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楊旭東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效益穩步增長,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企業實力不斷提升,行業應用持續深入,對工業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據楊旭東介紹,今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整體呈現持續恢復、結構向優的發展態勢,智能手機、智能電視、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等產品產量穩步提升,產業運行中呈現出諸多亮點:
一是投資保持高速增長。1—7月,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8%,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4%,高于制造業投資增速4.1%。
二是生產效益逐步改善。1—7月,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763.2億元,較一季度提高31.1%;營業收入利潤率3.5%,較一季度提升1.6%。
三是新興增長點表現亮眼。“雙碳”戰略引領光伏等行業蓬勃發展,1—7月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276.6吉瓦,同比增長超過56%,包含硅片、電池、組件等在內的光伏產品出口總額達324.7億美元,光伏新增裝機97.2吉瓦,同比增長158%。
2024年我國手機市場5G手機出貨量占比超過85%
“但也要看到,電子信息制造業仍面臨需求不振、預期轉弱、增勢放緩等挑戰,保持行業穩定運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睏钚駯|說。
為此,工信部會同財政部編制了《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系統謀劃兩年期穩增長舉措,楊旭東表示,下一步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努力擴大有效需求。依托技術和產品形態創新,促進傳統領域消費升級,培育壯大先進計算、虛擬現實等新增長點。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優化電子整機出口產品結構,推動光伏、鋰電等國際產能和應用合作進程。
二是提升行業供給水平。堅持創新引領,加快信息技術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迭代應用,加強前瞻性產業布局。加快關鍵材料設備、工藝薄弱環節突破,優化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布局,保障高質量產品供給。
三是完善產業生態體系。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促進電子信息產業鏈上中下游融通發展,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重點推進集群培育提升工作。通過舉辦產業轉移對接活動,推動產業在國內外有序轉移。
四是優化產業政策環境。持續做好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工作,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電子信息制造業投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企業水平。鼓勵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現代學徒制試點計劃,營造促進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
此外,《行動方案》還提出,2023—2024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5%左右,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突破24萬億元。2024年,我國手機市場5G手機出貨量占比超過85%。
為此,《行動方案》指出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激發市場潛力。其中之一就是促進傳統領域消費升級。依托技術和產品形態創新提振手機、電腦、電視等傳統電子消費,不斷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推動手機品牌高端化升級,培育壯大折疊屏手機產業生態,從優化成本、改善技術、加大適配等角度促進折疊屏手機生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