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的蓬勃發展正在推動數據中心的需求激增。隨著技術整合商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更深入地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數據中心中的計算需求也在不斷上升。
根據Yole的數據,AI所需的服務器計算密度也會產生大量熱量,帶來能源效率和可持續性方面的挑戰,推動對數據中心和支持其的光學收發器需求。其他應用領域,例如UHD視頻、各種AR/VR應用和云服務(社交網絡、商務會議、UHD視頻流、電子商務和游戲應用等),這些應用也將繼續光學收發器市場增長。
Yole預計,光學收發器市場的收入從2021年從98億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10億美元,增長了19.3%。預計在2022年~202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2%,將達到223億美元。這一增長是由大型云服務運營商和需要增加光纖網絡容量的CSP對800G高數據速率模塊的高需求推動的。
在這一領域,經過不懈努力,中國廠商正在光通信行業中占據越來越顯著的地位。目前,高速模塊的核心光學技術主要由美國和日本制造商掌握,但中國已經大力投資光子制造平臺,包括GaAs、InP和SiPh。
2018年,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發布《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2年)》,該發展路線圖量化2020年以及2022年核心光模塊產品的發展規劃,提出2020年中國需實現200G、400G產品規模化生產,核心光電芯片市場30%的國產化。這一計劃旨在增加國內光學芯片制造商的市場份額。中美貿易限制和中興通訊的禁令可能會促使中國增加對高速光學芯片的支持,國內光學芯片生產預計將進一步加速發展。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十年里,中國的光器件和模塊供應商憑借成本優勢逐漸在全球市場上獲得份額,目前在全球光模塊市場占主導地位。2015年前,全球前十大光模塊廠商僅光迅科技一家中國企業;2021年,中際旭創等五家供應商進入全球前十,主要廠商相較前一年市場份額均有提升;2022年,光模塊全球市前10名中國占據7家,其中中際旭創、Coherent、思科、華為四家廠商占據全球光模塊市場份額超過50%,中際旭創和Coherent分別獲得近14億美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