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計育青/文)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內,坐落著一座終年積雪的阿尼瑪卿雪山,這里地處三江源保護區內,同時也是藏族的四大神山之一。雪山腳下有一個高原小城瑪沁,由于平均海拔4300米、氣候惡劣,物資流通、人員往來都極為困難,導致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中國一直致力于消除貧困、推進共同富裕,以現代數字技術打破地域鴻溝,實現知識、技術、資源、市場的跨地域共享,從而帶動偏遠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中國移動聯合華為等合作伙伴克服重重困難,為瑪沁打造了現代化通信網絡,并引來遠方大城市的醫療、教育、市場等優質資源,讓雪山小城也迎來了自己的數字化時代。

數字建設,通信先行
在阿尼瑪卿雪山下的雪山鄉陰柯河村九大隊,由于海拔近5000米、位置極其偏遠,人們來這里通常只能靠步行或騎摩托車。在兩年前,當地定居的牧民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無法與外地親友建立基本的通信聯絡。為幫助群眾破除“信息鴻溝”,中國移動果洛分公司投入大量資金、設備和人員,為牧民建起了無線基站。
雪山鄉陰柯河村村委副書記昂保加告訴記者,在基站建設過程中,當地牧民聽說要接入通信網絡,自發地組織人力、牦牛,幫助中國移動的施工人員搬運設備物資,有效縮短了施工周期。

網絡開通后,牧民們一步邁進了信息時代,不但可以與遠方親友通電話、報平安,還可以直播銷售蟲草、牦牛肉、奶制品等本地特產,接收村里、孩子學校發布的各項通知。“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外面世界發生的事情,真的是太好了!”昂保加說。
從過去只能靠騎馬來通傳消息,到如今瞬間通達所有群眾,中國移動布設的通信網絡不僅為居民帶來了極大便利,還有力地支持了政府的應急、防汛等工作。據了解,近三年來,中國移動已在瑪沁部署了149個4G/5G基站,實現了鄉鎮以上區域5G全覆蓋,解決了80多個地點無網絡或覆蓋差的問題。中國移動還計劃在2023年進一步新建39個基站,其中共址新建的12個基站已全部開通入網,新址新建的27個基站也已進場施工,預計12月底前即可開通入網。
借助現代通信網絡,瑪沁的蟲草、牦牛肉、奶制品等產品正在通過電商走向全國,國內外的游客也可以通過慢直播欣賞到阿尼瑪卿雪山的美景。山外的人們與雪山的距離被無限縮短,山下的人們與世界的距離也被無限縮短了。
資源共享,教育公平
偏遠地區的教育一直是個難題,學生走不出去,優秀師資也走不進來。在瑪沁縣,由于地廣人稀、學校分散,孩子們很難接觸到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不過中國移動搭建了5G網絡之后,孩子們可以接入遠程線上“雙師”課堂,與省會西寧的優秀師資面對面交流,有力地提高了牧區的教育水平。
走進瑪沁第三民族小學的電教室,一場別開生面的5G遠程課堂正在進行當中。墻上安裝著5G網絡設備和高清大屏,來自西寧市北大街小學的馬曉艷老師正在屏幕上講課,現場教室里的孩子們則聚精會神地聽講、回答老師的問題,師生都感覺不到相互之間隔著400公里。在瑪沁第三民族小學,這樣的遠程課堂如今已是習以為常。

瑪沁縣第三民族小學三年級組長、語文老師才讓措告訴記者,遠程教學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名師的教學風采,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老師們也很受益。瑪沁縣第三民族小學校長蔣青華也告訴記者,遠程教學帶來了優質教學資源,老師和孩子們都從中受益匪淺。
據了解,這已經不是中國移動與第三民族小學的第一次結緣。早在十年前,中國移動就投資640 萬元援建了該小學的教學樓,近年來又幫助建設了電教室、搭建智慧教育平臺,為孩子們打造一張通往世界的信息化之窗。此外,中國移動還為瑪沁縣教育事業提供了云視訊遠程視頻會議系統,連接瑪沁縣教育局及縣里的21所中小學,解決了瑪沁縣教育系統因地域造成的信息互通、會議傳達效率低下的問題。
遠程醫療,普惠高原
過去瑪沁縣居民生了疑難病癥,很難得到大城市專家的診治。如今不同了,不僅瑪沁縣人民醫院的醫生可以與上海醫生進行遠程會診,縣里各地的診所也能隨時與縣人民醫院的醫生溝通病情,有效提升了本地的醫療水平。
在瑪沁縣人民醫院的院子,停放著一臺巨大的移動醫療一體車。醫院副院長冶文輝告訴來訪的記者,這是目前青海省唯一一臺載有40排ct的醫療車,通過車上承載的設備,上海大醫院的醫生可以實時查看現場拍攝的x線、ct以及磁共振等影像,并出具影像診斷報告。該項目由中國移動與上海第四人民醫院、聯影醫療等共同開發、投入應用,未來可以結合高速率、低時延的5G網絡,實現遠程家庭式診療。

在中國移動援青團隊、上海第四人民醫院等單位的支持下,瑪沁縣的這臺醫療車從“1.0單機版”逐步升級到“2.0醫院內部互聯互通版”、“3.0遠程智能專家影像會診版”,融入了車載高清CT成像、5G、AI輔助診斷、影像專家復核會診等多項先進技術和工作機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高原地區牧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近日,中國移動又與瑪沁縣人民醫院聯合成立了高原5G+智慧醫療實驗室,這里同時也是一個“遠程醫學中心”,支持與上海第四人民醫院專家聯合面向重癥患者開展遠程會診,以及面向鄉鎮衛生院的遠程會診和遠程培訓工作。未來遠程醫學中心會進一步拓展成互聯網醫院、打造5G手術室,對接省內外知名醫院、知名專家,服務本地群眾。
“讓設備、信息多走路,讓牧區群眾少走路,這是科技福澤民生的大事、好事。”冶文輝說。
數字鄉村,帶動發展
在瑪沁縣東傾溝鄉,中國移動與華為合作建設的數字鄉村平臺已經投入使用。通過信息大屏可以看到分布在鄉里各地的15個攝像頭發回的實時視頻,了解本地居住人員、住戶數等情況,還有智慧管理系統輔助完成人員管控、鄉村治理、群發短信、黨費繳納管理等功能。鄉里還可以用這套系統及時發布語音、文字通報,開展反詐、黨建宣傳等工作。

在瑪沁縣大武鄉的哈龍村,當地共有420戶、1556人,主要靠農牧業為生。過去自然災害通知、治安防控等工作都靠人力,基層組織的工作負擔很重。有了數字鄉村平臺之后,重點地段的人員來往、財物出入等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艾F代數字科技的引入不但讓我們的工作更好做,同時也開闊了群眾和村黨委成員的眼界,讓我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和魅力!贝笪溧l組織委員、宣傳委員南吉昂毛告訴記者。
在瑪沁縣大武鎮西北方向,一座座高樓正拔地而起,這是正在建設的瑪沁縣農畜產品加工冷鏈物流產業園區。據瑪沁縣副縣長辛剛介紹,本地其實有很好的農牧業產品,比如牦牛、藏羊等,但是由于欠缺初加工能力,不但很難找到銷路,價格也上不去。為解決這個問題,瑪沁縣組織多方資金,在大武鎮建設了這個屠宰、冷鏈、倉儲一體的產業園區。園區預計將在2023年10月完工,每年可屠宰5萬頭牛、5萬頭羊,冷庫可儲存5000噸,有效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十三年對口支援結碩果
據記者了解,中國移動從2010年起承擔瑪沁縣的對口支援工作,先后選派幫扶干部11人,累計捐贈幫扶資金1.9億元,援建近50個項目,助力瑪沁縣經濟民生發展。
一是助力當地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打造了民族特色產業孵化基地、農畜產品物流產業園等12個產業項目,提升縣域經濟水平;二是以改善民生為本,援建民族小學教學樓、農牧民定居工程、農牧區飲水安全等7個項目,改善牧民人居環境;三是注重信息化幫扶,建設了互聯網+健康、縣鎮小學多媒體、遠程教育等項目,提升瑪沁縣信息化服務水平;四是組織食堂、線下、電商等渠道進行產銷對接,購買和幫助銷售瑪沁縣農產品近500萬元;五是直接幫扶困難學生,共資助570名學生,資助金額46.34萬元。2023年,中國移動又捐贈無償幫扶資金2400萬元,實施了瑪沁縣人民醫院5G+智慧醫療建設、瑪沁縣牧區民族學校配套改善建設、瑪沁縣鄉村振興示范點、瑪沁縣城鄉基層鄉村治理服務提升項目等4個項目。
國家在不久前發布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將“數字社會精準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顯著成效”作為2025年數字中國建設的目標之一。這意味著在通往數字社會的道路上,中國不允許任何地區落伍。中國移動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規劃,持續多年以數字化技術改善雪山小城瑪沁縣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將優質的教育、醫療、市場等資源通過網絡輸送到每一個鄉村、牧場,讓偏遠地帶的農牧民也能體驗到數字社會的便捷,打造了數字化之路上一道最美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