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馬秋月/文)為進一步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將于8月18日至19日在寧夏銀川共同舉辦2023中國算力(基礎設施)大會。
在近日舉行的“2023 中國算力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表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在用標準機架超過650萬架,算力總規模達180EFLOPS,僅次于美國,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1萬億GB)。
張云明指出,數字經濟作為新經濟形態,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重構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隨著數字經濟時代全面開啟,算力已經像水、電一樣,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正以一種新的生產力形式,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近年來,工信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規劃引領、政策指引,與各方協同配合、多措并舉,著力構建高質量算力供給體系,不斷提升算力基礎設施綜合能力,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算力發展規劃政策相繼出臺,制度保障有力有效。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批復同意在8個地區建設10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出臺《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持續優化全國算力整體布局。各地相繼出臺多項政策舉措,大力支持算力產業發展,如寧夏出臺《關于促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寧夏樞紐建設若干政策的意見》等。當前,全國上下已形成積極推動算力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產業各方緊密協同,加快建設基礎設施、構建算力體系、實現綠色發展,不斷夯實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算力底座。2018年以來,我國數據中心機架數量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截至2022年底,在用標準機架超過650萬架,算力總規模達180EFLOPS,僅次于美國,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1萬億GB)。2023年,我部遴選公布了2022年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典型案例名單,為推動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和應用,更好地支撐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樹立了標桿。
三是算力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融合應用加速涌現。當前,我國算力產業已初具規模,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形成良性互動。算力正加速向政務、工業、交通、醫療等各行業各領域滲透,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政府、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智慧醫療、遠程教育、金融科技等新應用、新業態不斷涌現,迸發出蓬勃生機,極大地激發了數據要素創新活力。算力不僅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也催生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2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算力每投入1元,將帶動3至4元的GDP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