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象網訊(馬秋月/文) 縱觀整個光通信產業鏈,光芯片、光器件和光模塊共同組成上游核心零部件。其中,光器件是光通信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光芯片又是構成光器件的基礎元件,光模塊是由多種光器件封裝組成的一體化模塊。而光器件的成本高昂,可以說光器件是光通信“瓶頸的瓶頸”、光芯片更是“瓶頸的立方”。
隨著5G、雙千兆、AI、大模型的迅速發展,我國的光器件行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在一步步加大國產化占比的“新長征路”上,牢牢把握5G光器件領域話語權,并不斷加快在光芯片領域的“追光”速度。
光器件迎來爆發式增長
以5G、千兆光網為代表的“雙千兆”網絡是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不可或缺的“兩翼”和“雙輪”,是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和承載底座。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5G網絡建設在穩步推進中,5G建設總數已達284.4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25.3%。與此同時,《“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提出“全面部署千兆光纖網絡”和加快“千兆城市”建設,并規劃10G PON及以上端口數從2021年底500多萬個增長至2025年底的1200萬個;千兆寬帶用戶數也擴大近十倍至6000萬戶。
隨著云計算和“雙千兆”網絡建設熱潮的出現,為應對數據流量的高速增長,運營商、大型互聯網企業等正在全球范圍內加快新建數據中心。特別是我國“新基建”的提出、“十四五”規劃中“數字中國”建設目標的確立以及今年2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推動著我國數據中心規模快速增長。巨大的市場需求又促使數據中心進一步向大型化、集中化轉變,帶動高速率及中長距離光模塊的快速發展。目前全球主要的云廠商已在數據中心內部批量部署200、400G光模塊,高算力需求催化更高速率的800G、1.6T光模塊需求。
因此,數據通信市場對光器件的需求增長較為顯著,同時也對數據傳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數據中心光電轉換必需的器件——光模塊迎來了爆發式增長。統計顯示:在多平面網絡架構下的,新一代數據中心對光模塊的需求量增加了65倍。LightCounting更是預測:全球光模塊的市場規模將在未來5年以CAGR 14%保持增長,預計2026年達到176億美元。
牢牢把握5G光器件領域話語權
眾所周知,光模塊是網絡通信中實現光電互相轉換的基礎單元,被視為通訊網絡建設中最重要的組件之一。而在5G前傳設備中,光模塊成本占比超過一半。
盡管5G光模塊市場規模不小,但國際標準缺失導致波分復用光模塊研發成本高,讓不少企業對批量生產顧慮重重。日前,世界三大標準組織之一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正式發布《光纖有源元件和器件—封裝和接口標準 第22部分:帶溫度控制單元的25Gb/s直接調制激光器封裝》(簡稱《標準》),這是光通信有源器件領域第一項由我國主導制定的IEC國際標準。《標準》的出臺對推動我國光模塊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國牢牢把握5G光器件領域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近幾年中美貿易摩擦的出現,國產替代取得比較大的進步,特別是國家層面聚焦于加強光電子技術產業布局。2022年6月9日,在《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2年)》的基礎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指導召開了《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23-2027年)》編制啟動會,其中指出光電子器件是光電子技術的基礎和核心,是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將是我國計劃編制的第二張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行業預計將加速邁入下一個高速發展期。
不斷加快國產芯片的“追光”速度
正如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委主任韋樂平在公開場合所說的,光器件是光通信“瓶頸的瓶頸”,而光芯片更是“瓶頸的立方”。這是因為光芯片的性能直接決定光模塊的傳輸速率,是產業鏈核心之一,光芯片位于整個產業鏈的頂端,占據光模塊成本的50%以上,是整個光通訊產業鏈條中技術最復雜、價值最高的環節。但是國內產業鏈在芯片方面仍然薄弱,甚至高端光/電芯片基本依賴進口。
因此,光芯片才是最容易形成“卡脖子”風險的領域,也是光器件需要重點突破的方向。
目前,全球光芯片產業鏈已經逐漸成熟,中國大約在2010年以后開始入局光芯片賽道,也在努力進行技術研發、對外收購,意欲打造中國的光芯片產業。
2017年底工信部發布《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8—2022年)》其中就指出要求2022年中低端光電子芯片的國產化率超過60%,高端光電子芯片國產化率突破20%。
如今五年過去,我國光芯片行業5年來保持了穩步增長的勢頭,但依舊大幅落后于國際標桿企業。特別是實現中高端芯片國產化和市場占有率是擺在光器件行業面前的“硬骨頭”,必須要啃下來。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的出現,一旦掌握話語權的國外廠商芯片供應,就會使國內元器件行業帶來斷貨的風險。因此,自主研發是不得不走且要走贏的“長征路”。
不過也應看到,目前中低端光芯片領域已經開始規模商用,高端光芯片領域也有了明顯突破,能夠量產25Gb/s的激光器和探測器芯片。特別是近日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團隊還研制出一款超高集成度光學卷積處理器,這標志著我國在光計算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目前,AI改變世界的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尤其是AI大模型掀起的巨浪,在算力基礎設施的海量增長和升級換代成為必然趨勢的背景下,國產芯片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成長機會。
解鎖2023慕尼黑上海光博會 洞見行業新趨勢
在我國光器件產業走在“新長征路”上并吹響沖鋒號的大背景下,作為立足服務中國本地市場的2023慕尼黑上海光博會重磅來襲,將于2023年7月11--13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盛大開幕。此次展會展示面積達8萬平方米,匯集近1100余家展商,大家齊聚一堂共話行業發展新趨勢。
據悉,2023慕尼黑上海光博會將覆蓋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集中展示涵蓋紅外技術及應用特色、光學與光學制造、檢測與質量控制、激光器與光電子、激光智能制造五大主題內容,覆蓋整個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慕尼黑上海光博會光通信器件企業參展的就有34家,其中,上海瀚宇光纖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凌云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騰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珠海光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亦將有精彩亮相。
據了解,上海瀚宇光纖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在光纖激光器市場深耕多年,為國內幾乎所有的光纖激光器用戶提供產品和技術支持。目前已經形成以單頻光纖激光技術平臺、脈沖光纖激光技術平臺、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和放大器技術平臺以及光纖光柵技術平臺主導的四大核心技術能力以及系列產品。
凌云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光技術創新為基礎,圍繞機器視覺與光纖光學開展業務,戰略聚焦機器視覺業務,堅持“為機器植入眼睛和大腦”,為客戶提供可配置視覺系統、智能視覺裝備與核心視覺器件等高端產品與解決方案,致力于成為視覺人工智能與光電信息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光纖預制棒、光纖、光纜供應商,擁有完備的集成系統、工程設計服務與解決方案,為世界通信行業及其他行業(包括公用事業、運輸、石油化工、醫療等)提供各種光纖光纜產品及綜合解決方案,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哈爾濱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納米級精密定位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服務于制造高端精密設備的客戶。產品廣泛應用于半導體技術、光電子、通信、光學儀器、醫療生物顯微、精密加工、新藥設計與醫療技術、納米制造、航空航天、圖像處理等領域,已經成為中國最專業的精密定位產品生產廠商。
騰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建立了“光學薄膜類技術”、“精密光學類技術”、“模壓玻璃非球面類技術”、“光纖器件類技術”、“衍射光學類技術”五大類核心技術平臺,涵蓋了光電子元器件制造的主要環節,特別是運用核心技術生產的主要產品技術指標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能夠為光學光電子各領域客戶提供各類精密光學元件/組件與光纖器件的解決方案。
珠海光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光纖器件和芯片集成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應用于光纖激光、光纖通訊、數據中心、無人駕駛、光纖傳感、醫療設備、科研等領域,也是全球僅有的幾家海底長途光網絡核心器件供貨商之一。
那就讓我們在7月初見證一場光器件盛會,開啟一場熱鬧的“追光”之旅吧!
掃碼立即注冊參觀慕尼黑上海光博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