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中關村論壇期間,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受邀發表《面向6G天地一體的路徑思考和核心技術攻關》的主題演講,介紹了中國移動在6G天地一體的愿景目標、關鍵技術及路徑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天地一體技術發展迅速,全球高度關注手機直連、星地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強調,“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近年來,全球天地一體技術研究及應用進入全新快速發展階段,我國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推進衛星互聯網建設,加快5G地面移動通信與衛星通信的融合,促進了國內天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各國衛星和地面移動通信巨頭在政策及市場需求推動下亦開始實質性合作,加速手機直連衛星技術的成熟和商用。
黃宇紅表示,中國移動高度重視5G NTN和6G天地一體的技術發展。一是在技術標準方面:依托3GPP、ITU、CCSA等開展天地一體技術和標準體系研究。在3GPP提交250余篇提案,牽頭構建ITU全球首個“固定、移動、衛星融合”標準,牽頭在CCSA通過業界首個NTN衛星接入網設備技術要求等9個天地一體領域立項。二是在產業推進方面:2022年8月發布全球首個運營商5G IoT NTN終端直連衛星外場驗證,2023年5月完成國內首款5G NTN手機終端直連衛星實驗室驗證,支持雙向語音對講和文字消息,引領產業加速成熟。三是在生態構建方面:天地一體是復雜系統工程,產學研用需跨領域深度協同,共同攻關“硬骨頭”。中國移動勇擔策源地和現代信息產業鏈鏈長,加強與清華、星網等高校、企業的合作,積極建設協同創新基地,打造中低軌協同技術創新實驗平臺和天地一體化實驗室,加速構建開放健壯的生態。
6G天地一體目標:全方位一體融合,為用戶提供統一終端、全球無縫的一體服務
黃宇紅介紹,網絡天地一體作為6G的核心基礎技術之一,目標應該是支持終端融合一體、連接全球無縫的信息服務能力。為最大化產業規模、最高效網絡組織,要求天地一體支持架構、空口、頻率、多軌四大融合關鍵技術,構建泛在通信、立體感知、導航定位、算力協同四大核心業務能力,最終實現衛星和地面網絡在技術、標準、產業和應用的全方位融合,為大眾客戶和千行百業提供統一終端、一體服務。
6G天地一體技術路徑:穩定推進四大融合,由淺入深分階段實現最終一體融合
黃宇紅詳細解讀了架構融合、空口融合、頻率融合和多軌融合四大關鍵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成果。
架構融合方面:攻關動態協同和分布式處理技術,打造高效、無縫的一體化網絡架構。星地網絡異構且差異大、衛星網絡拓撲高速動態變化、單星能力受限,需要設計一體化網絡架構實現星地覆蓋、資源、調度等高效協同,最大化網絡效率和降低網絡成本,同時保障用戶無縫的星地切換能力和業務連續性體驗。
黃宇紅介紹了中國移動正在攻關的兩個重要技術:一是星地智能動態協作的高效新型無線組網架構。基于星地智能動態協作網元,實現星地動態感知、快速交互、統籌調度、協同控制,在降低協同復雜度的同時保障服務質量。二是集中和分布協同的自治網絡架構。實現核心網分布式部署,解決單星能力受限問題;基于位置的IPv6編址尋址機制保持動態連接下地址的穩定性。
空口融合方面:攻關衛星載荷受限難題,統一設計既兼顧星地差異又最小化衛星復雜度的空口技術。為使衛星能夠最大化共享地面大規模產業基礎,天地一體應使衛星空口與地面網絡共用技術體系和框架,兼顧星地和地面傳輸的差異性,形成統一空口協議。針對星地信道環境差異大、網絡拓撲高速動態變化、衛星平臺能力受限、手機一體化設計等空口設計難題,6G需在天線、波形、雙工、多址接入、星地傳輸、移動性管理、快速接入及資源管理等物理層和高層技術上持續攻關。
黃宇紅介紹了中國移動提出的基于地面控制的衛星波束管理全新技術路徑,以及相關的星地交互動態關系構建、端星地三方精準波束控制同步等核心技術,該路徑將能夠促進地面網絡深度參與衛星資源的管理調度來提高星地協同覆蓋效果,提高透明轉發架構的性能,從而減少星上基站的數量,降低星座成本。
頻率融合方面:攻關干擾難題,提升天地一體頻譜使用效率。現階段低頻段資源緊張、衛星頻譜資源利用率相對不高,星地頻率融合有利于提升衛星和地面網絡的聯合頻譜利用率,增加衛星的容量和更好支持手機直連衛星應用。頻率融合技術的關鍵是解決星地頻率干擾問題,涉及頻譜感知、干擾規避和抑制以及頻譜資源分配等多項技術。中國移動基于空、時、頻多域展開動態電子圍欄、面向跳波束的動態頻率干擾規避等創新方案研究,希望業界能夠共同攻克技術難題。
多軌融合方面:攻關分層協作難題,實現多軌一體提升全局性能和建設效率。著眼未來,考慮打破傳統低、中、高軌衛星網絡獨立發展的模式,推動實現多軌異構混合星座組網,有效利用高軌和中軌星座在網絡拓撲簡單穩定、覆蓋能力強等特點,降低組網、星間鏈路復雜度和測控難題,進一步提升天地一體網絡的全局系統性能和降低星座建設成本。
黃宇紅還分享了對6G天地一體技術發展路徑的思考,基于技術難度將星地融合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由淺入深推進:從5G開始經5G-A演進階段,實現從空口初步融合到架構、頻率初步融合,在6G階段實現空口、架構、頻率、多軌一體融合。
最后,黃宇紅院表示,天地一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成功的關鍵在于跨領域、跨環節各方深度協同和開放創新,中國移動愿與大家攜手共筑天地一體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共創“網絡無所不達、算力無所不在、智力無所不及”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