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手掌,靠近閘機,「嘀」一聲過后,順利進站。
這不是什么魔法,是微信支付團隊在北京地鐵試點運營的「刷掌支付」功能。
5月21日,北京地鐵大興機場線草橋站、大興新城站、大興機場站全線試運營「刷掌支付」,用戶只需在乘車前,到大興機場線各站自動售票處的刷掌注冊機錄入掌紋,獲得授權后,即可順利「刷掌進站」。
繼掃碼支付、面容支付之后,「快捷支付」家族迎來了新成員。無需物理接觸、安全等級高、識別速度快,集合萬千優勢于一身的「刷掌支付」,即將在我們生活中被廣泛部署。
作為一項生物識別技術,「掌紋識別」的技術門檻高于面容識別,在硬件部署和軟件優化上也存在一定的挑戰。但我們仍相信,「掌紋識別」在未來大有可圖。
01.揮一下手,支付成功
聽起來高級又神奇的「掌紋識別」,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高深莫測。
微信支付團隊選擇的「掌紋支付」方案,采取「掌紋」+「靜脈」雙重識別,通過專用識別儀器的掃描儀采集用戶掌紋、靜脈信息,與數據庫駐留信息進行對比,即可完成識別。
與指紋類似,每個人的手掌都有獨特的脊線、線條和螺紋,由它們組成的圖案,不會隨時間的變化而改變,誤報、識別錯誤的情況較少。
「掌紋識別」主要讀取的是掌心血管紋路,這些紋路不像指紋一樣暴露在外,不容易被復制、仿造,安全等級更高。同樣地,指紋識別屬于接觸式生物識別,而「掌紋識別」無需直接接觸到識別儀器,從衛生的角度考慮,后者可以減少皮膚疾病傳染的風險。
事實上,「掌紋識別」技術早在2014年就已初見雛形。
瑞典隆德大學一名名為Frederik Leifland學生開發了一套利用「掌紋識別」技術進行支付的系統,即使在沒有攜帶智能手機、銀行卡或是任何物理支付方式的情況下,依然能順利完成交易。Frederik在畢業后創立了一家初創公司,目前,在隆德大學周邊已有15家店鋪安裝了這套系統。
「掌紋支付」系統誕生于校園、流行于校園,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對于大部分學生群體來說,快捷、安全、高效的支付方式,往往是最容易被接納的,例如Frederik推行的這套系統,大部分咖啡店、面包店都第一時間采納了這個方案,這些店鋪往往人流量非常大。
這么說來,微信支付團隊將首個大眾化場景落地在北京地鐵,理由也是一樣的。按照團隊的計劃,「掌紋支付」將在未來,推行至校園、健身、商場等多種場景,彌補掃碼、面容識別覆蓋不到的實際場景。
02.掃碼、刷臉、掌紋,誰更好用?
隨著移動支付逐漸成熟,這種方便、快捷的電子支付方式已經成為交易的主要方式,大至商場,小至街邊攤販,一臺手機即可完成所有交易流程。
電子支付成型早期,主要還是以掃碼支付為準,無論是「你掃我」,還是「我掃你」,整個流程控制在幾秒鐘內,對消費者、商家來說,都是十分方便的操作。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市場調研報告指出,2018年至2021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在快速擴張,截至2021年6月,我國的支付用戶規模達8.72億。中國銀聯在《2021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研究報告》提到,已有超過九成受訪者習慣性使用「掃碼支付」,市場占比仍在繼續增加。
當然,「掃碼支付」也有非常明顯的弊端——極度依賴智能手機。對于運動愛好者來說,跑步、健身時,往往不會攜帶手機,畢竟做運動最好還是「輕裝上陣」。而運動后補充水分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時候,沒有攜帶手機的用戶就無法使用「掃碼支付」進行交易。另一方面,智能手機機型性能參差不齊,部分手機掃碼能力弱、卡頓嚴重,在交易高峰期,往往會造成「電子塞車」。
在各種現實需求下,「刷臉支付」應運而生。
部分便利店、超級市場和健身房,這種配備「面容識別」的多合一支付儀器隨處可見,不僅能「掃碼支付」,也能「刷臉支付」。
2019年,《2019年中國刷臉支付技術應用社會價值專題研究報告》發布,這一年也被稱為「刷臉支付」元年。在這一年,使用「刷臉支付」的消費者高達1.8億人。「刷臉支付」的優勢相當明顯,無需攜帶智能手機、不用掃碼,沒有泄漏支付信息的風險。
但「面容」的弊端十分致命,那就是不夠安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曾在技術峰會上表示,「刷臉支付」比掃碼更安全,因為人臉是獨一無二的。但可惜,受限于設備性能羸弱、聯網認證數據處理能力不佳等問題,不少支持「刷臉支付」的機器,都會在使用次數頻繁時「宕機」,導致人臉認證錯誤,時常有誤識別用戶身份的情況發生。
可以預見,更高效、更安全的「掌紋支付」將會代替「刷臉支付」,成為新一代生物支付技術的「扛把子」。
不過,現階段的「掌紋支付」依然面對嚴峻的挑戰。在2023年微信公開課上,微信支付總經理張穎曾指出過「掌紋支付」的弱點:復雜光源導致的識別準確率下降、生物個體差異影響識別成功率、「刷掌」仍不被大眾習慣。
一旦解決這些問題,「掌紋支付」或許才能走向更廣闊的商業市場。
03.「刷掌」,將再一次改變我們的生活
2004年,為了更好地支持淘寶網的線上交易服務,支付寶應運而生。
可以說,移動支付能成為主流的交易方式之一,「網購」提供了很大的動力。
在往后數年時間里,騰訊推出了財付通,百度做出了百度錢包,京東也上線了京東錢包。根據Forrester Research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至2016年,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已達9萬億美元,而美國僅1120億美元。中國已然成為全球移動支付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作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移動支付可以說是切實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過往,流傳一個這樣的段子:出門必「伸手要錢」,這里的「shen」指身份證,「手」,指的是手機,而「yao」則是鑰匙,「錢」就是現金。如今,只需要攜帶一臺手機,即可滿足所有需求。
另一方面,移動支付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還為鄉鎮企業、鄉鎮居民提供了更多發展空間。隨著移動支付持續向鄉村下沉,更多普惠金融服務也在進一步發展。據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用戶規模為2.27億,占農村網民的77.5%。
隨著移動支付多樣化進程加快,「刷臉支付」走進各種消費場景,這類更簡單的生物支付方式,降低了學習門檻,能夠覆蓋更廣的消費群體。而「掌紋支付」在方便、高效的基礎上增加了安全性,補充更多使用場景,使不同需求的消費個體都有合適的支付方式。
無論如何,更多種類的移動支付,正在推動消費交易結構更加完善,在效率、安全和普適性多個維度上為消費者提供更舒適的支付體驗。
04.寫在最后
「掌紋支付」目前仍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盡管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但也能從中窺探到未來移動支付的雛形。
在未來,移動支付必然是更加安全、更加高效和更具普世化的,正如「掃碼支付」能夠成為當前主流,最大的優勢正是成本足夠低廉、使用足夠方便、消費群體足夠多。「掌紋支付」想要將移動支付推向新的高潮,至少需要降低收款方前期投入的成本,比如配備該功能的掃描器,不能定價太高。
總的來說,雖然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但「掌紋支付」作為一項新鮮技術,我們仍需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它,給予它更多信心。假以時日,或許這項技術會取代當前熱門的移動支付方案,成為各行各業中最常見的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