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路金娣)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福建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先行者,一直走在全國數字化發展的前列,數字技術也已深度融入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全過程。
在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前夕,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組委會秘書處在福州舉辦“看見數字中國”——數字中國建設成果轉化媒體探營活動,并聚集全國主流媒體,深入企業生產一線,探尋數字化實踐案例,捕捉高質量發展脈搏,見證數字中國建設新成果。探訪案例緊扣數字中國“2522”框架,圍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社會與文化、數字生態展開,展示“數智福建”成果轉化的落地情況和真實場景。
無人機+AI為福建輸電線路智能“把脈”
眾所周知,輸電環節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輸電通道、線纜、桿塔、金具等的運維檢修,是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的重要工作。但由于線路大部分地處高山偏遠環境,桿塔點多面廣,不僅施工環境惡劣,傳統人工巡檢的難度也非常大。為解決以上痛點,國網福建電力深化無人機規模化應用,同時與華為公司合作開展了無人機巡檢圖像智能識別輔助服務,全面提高巡檢效益、效率和質量。

國網福建電科院輸變電中心副主任陳伯建講到:“依托AI平臺+大模型,我們不僅可以及時發現輸電設備潛在的缺陷隱患,提高電網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效率方面更是超乎想象。”據介紹,采用傳統人工識別每處理1張圖片時間不低于60秒,處理1萬張圖片時間不低于14天,而采用巡檢影像標注于缺陷智能識別系統每處理1張圖片用時低于5秒,再加人工簡單復核,處理1萬張圖片時間低于7天,大大提升了缺陷發現的效率。“這在以前是萬萬辦不到的。”
近年來,國網福建電力也在加快數字化轉型,以智慧運維為導向,深化無人機智能巡檢應用,建成統一的無人機作業管控平臺,納管國網福建電力無人機1500余架,持證飛手1200余名、無人機機場55套,年均拍攝電網設備圖像超過500萬張,人工智能識別應用超80%,實現了無人機數字化巡檢規模化應用。
2022年底,為進一步提升無人機巡檢效率,福建電力研發無人機機場網格化作業模塊,并根據福建地形特色與無人機應用特點,先后建成山區、平原、海島網格化巡檢示范區,實現了無人機無人化巡檢模式在電網落地應用。其中,電力現場巡視的最新技術——無人機機場,它相當于無人機的保姆與管家,監控中心的機場網格化作業模塊遠程下達任務后,機場自動喚醒無人機,并指導其自動執行巡檢任務。
平潭智慧交通讓城市“毛細血管”更通暢
按照“平潭一島兩窗三區”發展定位,平潭在日常交通管理過程中主要有三方面壓力。一是隨著疫情的全面放開,經濟進一步復蘇,如何落實以高質量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的管理要求,服務保障市民和游客的出行所帶來的壓力;二是隨著道路里程和車輛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如何精準預防道路交通事故,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壓力;三是如何通過精準研判打擊交通違法,保障轄區道路通行環境有序暢通所帶來的管理壓力。
為了更好的提供優質的出行服務保障,平潭交警在2021年時,正式引入了華為云城市智能體的TrafficGo智能交通系統,建立了大數據分析研判+專家經驗“雙輪驅動”的交通信控優化模式,在人工智能和經驗管理上找到契合點,“人工智能”加持交通運行規律、交通信號配時參數及單點、干線、區域的最優信號配時生成,經驗管理結合“人工智能”生成的方案,通過電子警察、互聯網導航等數據進行校正,最終產出滿足數量多、放行精細和涵蓋復雜場景的方案庫,最終保障轄區交通信號配時的高效運行,進一步為市民和游客提供優質的出行服務保障。

據平潭綜合實驗區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交通指揮中心副主任吳朗介紹,依托大數據平臺支撐,通過收集、過濾、分析等技術方案,形成了平潭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熱力圖。通過對熱力圖進行分析研判,找準事故集中發生區域事故原因,精準采取預防措施,進而達到減少和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管理效果。 “例如,事故是因為違法引起的,我們通過定點勤務安排加大違法查處,同時組織開展區域專項交通安全宣傳,事故因道路交通隱患導致的,在采取臨時預防措施的基礎上,列入隱患道路整治庫推動整改。”
當前平潭市民主要居住在金井和海壇兩個片區,早晚高峰存在明顯的潮汐流,以往平均的通勤時間大約在50分鐘左右,啟用智能交通系統后整體通勤時間下降至30分鐘,同比下降40%。此外,平均擁堵指數1.36下降至1.22,降低10.3%,全區平均行車速度由40.25KM/H上升至45.68KM/H,提升13.5%;信號燈輿情投訴192件,同比減少69宗,下降26.5% ; 2022年全年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1.22%,死亡人數同比下降47.37%,受傷人數同比下降14.93%,2023年至今交通亡人事故下降60%; 16條主要道路覆蓋64個路口,常態化運行60套綠波配時方案。
鄉村農業振興背后的“數字之力”
古田縣作為“中國食用菌之都”,為了推動“綠色能源+生態種植”融合發展,挖掘古田縣綠色經濟發展潛能,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古田縣召開專題會議,積極探索食用菌菇棚“光伏+”改造工作,并最終落地古田縣食用菌菇棚光伏+現代化農業提升項目。

中共古田縣委副書記鄭圭冬告訴記者,該項目由中國電建集團福建省電力勘測設計院承建,按時、高質地完成建設,總占地466畝,總裝機30.75mwp,總投資約3.7億元,涉及縣域內吉巷鄉、大橋鎮、鶴塘鎮、杉洋鎮4個鄉鎮9處地塊(目前已完成5處地塊),計劃打造各類食用菌標準化生產菇棚近1000間,并配套建設保險冷藏庫、烘干廠等基礎設施,預計可年種植香菇530萬筒、銀耳242萬筒、猴頭菇或其他菌類50萬筒。此外,該項目旨在將菇棚種植與光伏發電系統相結合,實現“光伏+”的能源轉換,項目投用后預計年光伏發電量3000萬kwh,減少碳排放量3.1萬噸/年。
在現場,記者也看到菇棚附近都裝上了一個個小箱子樣式的逆變器,中國電建集團福建省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葉雨也對逆變器的功能以及整個光伏的工作流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葉雨表示,依托華為新一代1500V智能組串式光伏系統,可以更加簡單、高效、智能的跟蹤分析太陽能的光照情況,確保直流電轉變為優質的交流電。提升改造后的菇棚更方便菇農生產種植,產量與傳統菇棚相比提高10%,光伏發電更是‘全年無休’,延伸了菇棚的產出效益。”
世界銀耳在中國,中國銀耳在古田。在古田縣的一座銀耳菇棚里,記者看到成千上萬朵銀耳如牡丹花一般綻放,看上去非常喜人。據悉,目前全國銀耳90%來自古田縣,量大的同時種類也極其豐富,不僅有經過中藥培植的本草銀耳、還有銀耳羹、銀耳餅等一系列周邊產品,帶動了廣大農民增收致富,而這背后離不開數字化技術的灌溉和支撐。

記者了解到,以往銀耳不論是在技術還是管理上都存在弊端,進而導致產量低,品質等級不高。如今銀耳產業借助數字科技力量開始迸發更強大的生產力和價值。以菇棚的溫控智能化設備為例,可以模擬銀耳在野生環境的生長條件,進行補光、霧化以及控溫等多項功能,以便確保銀耳的生長環境適宜,實現銀耳產量翻一番的效果。
華為(廈門)開發者創新應用中心賦能千行百業
華為(廈門)開發者創新應用中心是華為基于鴻蒙/HMS在廈設立的全國首個開發者創新應用中心。華為(廈門)開發者創新應用中心展廳主要展示了廈門本地優先進行鴻蒙適配的企業產品,從人的衣、食、住、行等一站式生活軌跡全面展示了鴻蒙在生活方面帶來的改變,成為了廈門城市在推進自主創新方面成果展示的對外窗口。

在行業創新層面,華為(廈門)開發者創新應用中心在全國首發“開發者生態八大行業場景聯合解決方案”,包括智慧交通、智能工廠、智慧醫護、人才培養、智慧家電、智慧照明、運動健康、智慧儲能。八大行業場景將廣泛應用于交通、金融、能源、制造、教育、醫療等行業,幫助各行各業客戶解決數字化轉型難題。
以醫療領域為例,基于鴻蒙系統的智慧病房場景化解決方案,已在廈門華西醫院進行試點。該方案以床旁機為切入點,提供開放鴻蒙系統軟硬件環境,用于后續產品生態研發。在交通領域,華為與廈門交通軌道集團合作,開展元宇宙等應用場景探索。在智能家居方面,華為也嘗試與家居品牌合作,對智能家居進行鴻蒙化的適配改造等。
打卡“元宇宙第一島”,感受數實融合鼓浪嶼
在元宇宙比特空間里與萬人同屏觀看超高清賽事直播、登陸“元宇宙第一島”感受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的傳統歷史與現代科技融合魅力、個性化捏臉生成比特數智人設為自己的來電視頻彩鈴……探營的最后一站,記者走進中國移動咪咕公司位于廈門的元宇宙總部,沉浸式體驗了元宇宙比特空間,感受元宇宙為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無限可能。
“鼓浪嶼元宇宙”作為中國移動咪咕與廈門市人民政府在2022年達成戰略合作后率先推進的國內文旅元宇宙標桿示范項目,是咪咕公司基于元宇宙MIGU演進路線圖,打造的全新比特場景。以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為原型,通過映射物理時空,用戶互動創造,聚合生態共建等,為用戶提供文旅游覽、互動娛樂、消費購物等數字生活體驗,打造自主可控、自由探索、即時互動、實時在線的“元宇宙第一島”。在2022年世界杯期間,編號178151“鼓浪嶼”元宇宙比特小行星也進入到星座M,成為世界杯元宇宙比特景觀中最亮的一顆星,成功地為文旅行業產業升級和產業演進到元宇宙提供了中國移動的方案。
據咪咕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比特景觀是原生于物理時空且與之交融的數字時空編排,包括比特空間、比特資產、比特數智人、比特場景、比特轉播等。星際廣場是行業首個基于 5G+算力網絡的分布式實時渲染元宇宙比特空間,也是通往其他比特景觀的時空隧道。
在星際廣場,用戶可以獲得專屬比特數智人身份,進入比特空間中的各種比特場景,和其他比特數智人一起參與觀賽、觀影、觀演等各種活動。
在由咪咕公司與高爾夫尊(中國)立足“2023元宇宙全民健身計劃”創新打造的“元宇宙+高爾夫”數實融合新場景前,記者也體驗了在元宇宙世界里打高爾夫,手持高爾夫球桿形態的運動器,揮桿瞬間的力度、方向,均能被傳感器“感知”,并在大屏幕上1:1模擬的高爾夫球場實時顯示運動情況和相關數據。

此外,中國移動視頻彩鈴帶來的比特數智人社交互動體驗,也受到不少媒體喜愛。用戶只需要進入“數智人視頻彩鈴”活動頁面,選擇喜歡的模板,或者上傳個人照片就可以定制自己專屬的元宇宙比特分身,找到適合自己的視頻彩鈴拜年新姿勢。據介紹,目前中國移動視頻彩鈴用戶規模突破3.6億,觸達受眾用戶規模超9億,年播放量超2000億次。
在整個探營過程中,記者深刻感受到數字技術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各行各業都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和價值。然而,數字技術遠超乎我們的認知和想象,當下高質量的數字生活并不是終點,在技術的不斷演進和提升下,我們將會不斷升級數字體驗,在可以接觸到的任何領域感受數字技術帶來的更多未知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