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路金娣)在四翼轉動的“嗡嗡”聲中,無人機迅速飛上天空,在視線中變得越來越小,而技術人員在監控電腦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無人機拍攝的所有畫面,這只是科技滲透電力行業的一個應用場景。2023年4月10日,飛象網記者在“看見數字中國”——數字中國建設成果轉化媒體探營活動中,來到了福建省福州市,深度感受數字化技術為電力行業注入的強勁動能。
眾所周知,輸電環節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輸電通道、線纜、桿塔、金具等的運維檢修,是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的重要工作。但由于線路大部分地處高山偏遠環境,桿塔點多面廣,不僅施工環境惡劣,傳統人工巡檢的難度也非常大。為解決以上痛點,國網福建電力深化無人機規模化應用,同時與華為公司合作開展了無人機巡檢圖像智能識別輔助服務,全面提高巡檢效益、效率和質量。
有三十余年巡檢經歷的國網平潭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輸電運檢班長施強對于無人機智能巡檢帶來的便利感受深刻。他講到,此前每個季度人工巡檢不僅效率非常低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如今無人機化之后,在后臺就可以實時清晰的看到線路的情況,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數字化應用遠超我們的認知”,國網福建電科院輸變電中心副主任陳伯建講到:“依托AI平臺+大模型,我們不僅可以及時發現輸電設備潛在的缺陷隱患,提高電網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效率方面更是超乎想象。”據介紹,采用傳統人工識別每處理1張圖片時間不低于60秒,處理1萬張圖片時間不低于14天,而采用巡檢影像標注于缺陷智能識別系統每處理1張圖片用時低于5秒,再加人工簡單復核,處理1萬張圖片時間低于7天,大大提升了缺陷發現的效率。“這在以前是萬萬辦不到的。”
近年來,國網福建電力也在加快數字化轉型,以智慧運維為導向,深化無人機智能巡檢應用,建成統一的無人機作業管控平臺,納管國網福建電力無人機1500余架,持證飛手1200余名、無人機機場55套,年均拍攝電網設備圖像超過500萬張,人工智能識別應用超80%,實現了無人機數字化巡檢規模化應用。

2022年底,為進一步提升無人機巡檢效率,福建電力研發無人機機場網格化作業模塊,并根據福建地形特色與無人機應用特點,先后建成山區、平原、海島網格化巡檢示范區,實現了無人機無人化巡檢模式在電網落地應用。其中,電力現場巡視的最新技術——無人機機場,它相當于無人機的保姆與管家,監控中心的機場網格化作業模塊遠程下達任務后,機場自動喚醒無人機,并指導其自動執行巡檢任務。
無人機機場網格化作業模塊相當于電力無人機機場版的“打車”軟件,它打破傳統按專業進行無人機采購、使用模式,提升設備利用率,提高投資效益。在該模塊中各個專業為“打車”用戶,機場為共享“車輛”,通過智能調度,實現最近距離的機場搶單。起步階段, 以無人機飛行作業安全最高為原則,優先打造無人機機場版的“專車”軟件,實現每個機場每次飛行任務“專車專用”。隨著“專車”軟件的規模化應用,技術水平提升,以無人機飛行作業效率最高為原則,福建電力將打造“拼車”軟件,進一步提升無人機機場的使用效率。
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支持下,無人機智能巡檢翱翔在福建的壯麗山河上,讓電力的輸送更加智慧安全。而國網福建電力的每一次成功探索也為整個電力行業提供了數字化樣本,驅動中國電網向更加綠色、更加智能的時代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