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12月5日,在2023世界5G大會開幕前夕,一系列會前論壇舉行。作為重點平行論壇之一,2023世界5G大會-5G與綠色環保論壇以“5G賦能環保 守護青山綠水”為主題,邀請業界權威專家學者就5G助力生態環保、5G增效生態環境治理,推動未來環保建設及相關功能疏解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論壇邀請了兩位院士發表主題演講。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介紹了大數據助力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的進展,取得了采集大氣環境科學數據、構建科學的閉合的研究體系、建立從常規地面觀測到天地空相互印證的立體觀測體系、構建高時空分辨率排放清單、建立排放空氣質量快速響應關系、建立排放空氣質量快速響應關系、提升空氣質量數據模式預報性能、摸透區域秋冬季大氣重污染成因與來源七大成果。上述成果已在冬奧會空氣質量聯防聯控上獲得成功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豐昌介紹了科技支撐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經過十年努力,優良斷面比例約85%,相當于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平。其中建立了3000多個國控斷面,基于大數據技術應用,獲得了寶貴的第一手監測資料。在一些案例中,5G技術的應用,例如自動算法、自動預警等,將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空間巨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豐昌
隨后三家來自通信業的企業代表發表了主題演講。中國聯通政企客戶事業群副總裁馮蘭曉介紹了面向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大策略,以及中國聯通構建了“1+5+4+N”的能力體系:1是一朵云,5是“云大智物安”五大創新基礎平臺能力,4是數據中臺、應用中臺、智能中臺、物聯中臺四個中臺,來服務N個領域的智慧應用。
中國聯通政企客戶事業群副總裁馮蘭曉
華為中國戰略與Marketing部品牌部長周建國介紹,自然保護、生態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離不開數字技術的助力。華為聚焦森林、海洋、濕地三大場景,在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分析等環節下功夫,已在25個國家、46個重要自然保護地成功應用。

華為中國戰略與Marketing部品牌部長周建國
高通公司技術總監陳雷則強調,通信業進入了5G時代“黃金十年”的第二個階段——5G Advanced,并迎來新一輪的無線技術創新。5G Advanced將持續提升端到端系統性能,帶來全新效率,將5G擴展至更多終端和用例,并在未來十年幫助人類社會應對經濟、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高通公司技術總監陳雷
接下來是來自垂直行業的三位嘉賓分享。國家能源集團環境工程領域首席專家李井峰指出,5G技術可在控制系統、設備運行、安全應急、智慧管理等多個領域展開應用。集團在2021年即建成行業首個5G+超帶寬全覆蓋礦井,為井下智能化開采提供了堅實基礎,此外陸續拓展了5G+無人駕駛、5G+智慧電廠、5G+智慧港口等應用。5G在生態環境領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在礦業需求的水資源管控上,5G也將大有可為。
國家能源集團環境工程領域首席專家李井峰
華潤環保內蒙環保投資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張利文介紹,集團業務覆蓋內蒙古12個盟市,承接了大量的水質監測站、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站、環境信息化平臺等項目建設運維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他建議,將環境監管數據轉化為“社會財富”,推動政府、企業、社會公眾互利共贏,讓數據跑出大價值。
華潤環保內蒙環保投資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張利文
國網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趙丙鎮則透露,公司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升級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在能源區塊鏈技術領域不斷拓展,已經取得了大量成果,并開展了綠電交易、綠電溯源、綠證交易、綠電消費核算等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公司未來還將在企業碳排放核算、電碳協同等業務場景深度結合,有效推動能源電力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國網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趙丙鎮
最后,成都市生態環境數智治理中心副主任周佳發言,暢談了成都構建智慧城市在生態環境方面的努力。其中,十三五期間,成都市單位GDP能耗下降14.2%,碳排放下降21%,清潔能源占比提升至62.6%;水質和空氣質量等也取得明顯好轉。成都市將持續探索新技術和生態環境治理深度融合,助力超大城市的科學敏捷治理,真正實現智慧化應用。
成都市生態環境數智治理中心副主任周佳
本屆論壇通過邀請來自通信業、垂直行業、政府和研究機構的嘉賓,對5G與綠色環保相關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分享了多個成功案例,對各界的5G技術發展和環境治理工作提供了豐富啟迪。在此基礎上,產業界還將繼續推進相關工作,為打造數字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