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易歡)云計算一直都是近幾年風頭正盛的領域,也是行業聚焦關注的重點。作為數字經濟的算力底座,云計算市場規模近年來增速保持在30%左右。科技進步、政策推動、市場變化等都對云計算市場的整體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2023年,我國云計算無論技術還是規模上已處于前列,云計算市場格局更加明顯。

我國云計算發展處于前列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逐漸步入人們的視野,推動著傳統行業的變。尤其是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刺激下,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加碼云計算領域的布局之路,無疑也加速了中國云計算的發展步伐。
一方面,在整個數字經濟的環境下,各行各業加快了數字化轉型進程。另一方面,在新基建、東數西算等利好政策的引導下,云計算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會,我國云市場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不僅如此,國家政策方面,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也重點提出,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降低技術和資金壁壘,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此外,“雙碳”目標也促使更多企業選擇成本更低、更綠色的云計算代替傳統IT基礎設備,為云計算市場持續增長創造了條件。
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作用下,我國云計算市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研究機構Canalys統計,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同比增長18%,達到92億美元,占全球云支出的12%。其中,阿里云市場份額39%位居第一,華為云占比19%位居第二,騰訊云占比15%位居第三。
此外,近日公布的《中國云計算創新活力報告2.0》也指出,在安全可靠能力方面,華為云、阿里云和騰訊云在云服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現突出。它們采用多重安全措施,確保客戶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同時提供高可用性的云服務,以維持業務連續性。
在智能化能力方面,百度智能云憑借其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像識別等方面的技術優勢脫穎而出,智能化能力位列首位。在基礎軟硬件能力方面,浪潮云展示出卓越實力,其擁有廣泛的分布式云基礎設施,同時能夠提供成熟的數據云等解決方案。在市場前景方面,天翼云被市場所看好,華為云、阿里云和浪潮云等緊隨其后。整體而言,各廠商在市場前景方面的差距并不顯著。在創新能力方面,華為云在創新能力方面表現出色,該廠商在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領域持續投入研發,推動技術創新和應用。火山引擎和阿里云也在創新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浪潮云、天翼云、阿里云憑借其強大的市場推廣能力,獲得較強的市場認知度,處于品牌影響力前列。隨著云計算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這些廠商有望在未來幾年實現更大的發展。
云原生進入成熟的爆發期
眾所周知,云原生作為云計算演進的重要方向,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信息基礎設施,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關鍵創新引擎。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表示,數實融合核心價值凸顯,推動企業上云、用云進程加快,進一步加速了云原生產業和技術發展,深化云原生技術在實體經濟產業中落地應用,對助力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栗蔚指出,云計算市場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以容器微服務中間件為代表的PaaS在去年規模為342億,增速達到了74%,這說明云計算的價值開始從基礎設施向應用層開始上移。“云原生在PaaS層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角色。根據信通院的調研,很多企業都將云計算建設重心轉向了云原生,容器在生產環境采納率已達到了74%,微服務達到58%,用云原生去重構應用開發體系以及軟件構建,是一個未來的非常重要的趨勢。”
從云原生的發展歷程上來看,經歷了2013年2014年的萌芽期,現在已經進入了比較成熟的爆發期,目前,云原生正逐漸與應用、大模型相結合。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表示,當前AI應用的體驗模式、服務模式,都是用云原生去實現AI的服務化。未來應用開發如何用好云原生,來實現更多上層應用的現代化的服務,是云原生未來發展的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