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馬秋月/文)眾所周知,移動物聯網技術持續演進,以NB-IoT滿足大部分低速率場景需求,以4G Cat1滿足中等速率物聯需求和話音需求,以5G RedCap滿足中高速率場景需求,以5G NR技術滿足更高速率、低時延聯網需求。
在上周舉行的“2023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主論壇上,中國信通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無線和移動領域主席萬屹透露:“預計2023年H2推出5G RedCap商用芯片,2024-2025年有望規模商用。”

5G RedCap標準和技術驗證穩步推進
特別是,作為3GPP R17協議標準面向中高速物聯場景定義的關鍵技術,RedCap的出現正好補齊了此前缺失的“中間地帶”,實現了性能與成本的最佳平衡。對此,IMT 2020(5G)推進組對RedCap寄予厚望。
在標準方面,R17版本2022年3月凍結,側重低復雜度/低成本/低時延,對標LTE Cat.4;R18版本繼續簡化,預計2023年12月凍結,對標LTE Cat.1/1bis。
在試驗方面,2022年9月23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MTNet實驗室、IMT-2020 (5G)推進組完成全球首個5G R17 RedCap基站芯片關鍵技術測試;中國聯通完成全國首個RedCap終端接入5G網絡的內場關鍵技術測試和5G RedCap連片部署實驗局驗證;中國電信完成全球首個5G RedCap業務場景驗證。
在商用方面,R17 版本ASN.1于2022年6月已凍結,“預計2023年H2推出商用芯片,2024-2025年有望規模商用。未來4G和5G物聯網終端將長期共存,RedCap技術相較于4G物聯技術有代際優勢,但RedCap芯片/模組成本下降和5G網絡的深度覆蓋都需要時間。”萬屹說。
我國已進入“物超人”時代 移動物聯網應用形成了4+3+N格局
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11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18.18億戶,已超移動電話用戶數1.34億戶,我國已進入“物超人”時代,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實現“物超人”,標志著我國正引領全球移動物聯網生態體系發展,意味著移動物聯網迎來規模化爆發的重要時間節點,邁入百億物聯發展征途,開啟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意味著移動物聯網的價值將不斷凸顯,開始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引擎。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NB-IoT、4G和5G多網協同發展的格局,網絡覆蓋能力持續提升,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動物聯網絡,形成了高中低速協同組網的良好局面。截至2022年11月,NB-IoT基站數達到75.9萬個,實現全國主要城市、鄉鎮以上區域連續覆蓋;4G基站總數達到599.7萬個,城鎮地區實現深度覆蓋;5G基站總數達到228.7萬個,實現5G獨立組網(SA)規模部署,覆蓋所有地市級城市、大部分縣城城區和鄉鎮。
而且,我國移動物聯網應用形成了4+3+N格局。所謂“4”是4個億級,指車聯網、公共服務、零售服務和智慧家居;“3”是3個千萬級,指智慧農業、智慧工業和智慧物流;“N”是指N個新興應用。移動物聯網應用在車聯網、公共服務、零售服務、智慧家居、智慧農業、智慧工業、智慧物流、智慧醫療領域應用最為廣泛,車聯網、公共服務應用超過3億。
NB-IoT已形成水表、氣表、煙感、追蹤4累千萬級應用,白電、路燈、停車、農業等7類百萬級應用,以及POS機、機頂盒等N個新興應用。LTE Cat.1廣泛應用于可穿戴設備、工業傳感、共享單車等領域。
另外,運營商持續推動網絡普遍覆蓋和重點場景深度覆蓋,不斷增強面向物聯的連接,打造場景化的服務能力,聚焦提升面向行業領域的服務能力。例如:中國移動構建5G(NB-IoT+NR)=4G(Cat1+Cat4)協同發展精品網絡,聚焦視頻物聯網、智能物聯網、產業物聯網,深耕應用。中國聯通建立了人物分離、高效安全的4/5G物聯網專用核心網元。持續聚焦重點場景、打造包括5G專網在內的場景化服務能力。中國電信以5G云網為基石,以業務場景為核心,為行業客戶提供“網邊云用服”五位一體的定制網融合服務。
芯片模組市場持續復蘇 中國廠商優勢明顯
據萬屹介紹,2022年Q1全球移動物聯網芯片出貨量同比增長35%,全球移動物聯網模塊芯片出貨量排行前八廠商中,第二到第七都來自中國。
另外,2022年Q1、Q2、Q3全球移動物聯網模組出貨量分別同比增長35%、20%、2%。中國廠商在全球移動物聯網模組市場處于領先位置,移遠通信持續占據市場份額首位,廣和通、日海智能、中國移動、美格智能市場份額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