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技術演進風云際會的一年,這是技術的理想和現實雙向奔赴的一年。在這一年中,5.5G風起云涌,6G呼之欲出,算力時代全面加速,千兆光網務實前行,IPv6“﹢”出精彩,開源操作系統大勢已成……這里《人民郵電》報編輯部就為大家匯總了2022年十大ICT技術,希望行業繼續在技術創新的光芒中勇毅奮進。
◎ 我國在6G研發保持領先
2022年11月15日,在上海開幕的全球6G發展大會上,IMT-2030(6G)推進組和中國通信學會啟動面向6G的關鍵技術全球征集,并發布《6G前沿關鍵技術研究報告》,由此翻開了我國6G發展嶄新的一頁。
我國IMT-2030(6G)推進組發布的6G白皮書顯示,未來6G業務將呈現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發展趨勢,形成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聯、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數字孿生、全域覆蓋八大業務應用。當前,6G處于早期愿景研究階段,全球相關組織正在積極討論6G的愿景需求,并進行關鍵技術的研究,而6G將全面支撐全社會的數字化轉型,實現智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2021年發布的《6G通信技術專利發展狀況報告》顯示,6G通信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3.8萬項,中國是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國,專利申請占比為35%(1.3萬余項,約合1.58萬件),居全球首位。我國在6G研發方面保持領先態勢。
◎ 5.5G從愿景走向共識
2022年,業界已經將關注的目光轉向了5.5G,也被稱作5G Advanced。5.5G作為5G未來演進方向以及邁向智能世界的關鍵一步,目前已經取得了3大關鍵進展:首先,標準節奏明確,5.5G已經開啟標準化的進程,持續豐富5.5G的技術內涵,已經從愿景走向共識;其次,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超大帶寬和超大規模天線陣列已驗證萬兆能力;最后,物聯全景清晰,5.5G所支持的NB-IoT、RedCap和Passive IoT三類物聯技術跨步向前,已具備收編所有物聯技術的能力。
2022年,業界積極推進5.5G創新研究,一年來陸續發布了很多研究成果,包括中國移動發布的《5G-Advanced“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行動計劃年鑒(2022年版)》,對一年以來的成果進行總結。IMT- 2020(5G)推進組在2022年11月正式對外發布《5G- Advanced場景需求與關鍵技術白皮書》,倡議產業界提前做好規劃開發,協同發展,促使5.5G走向商用。
◎C-V2X加速網聯化與智能化融合
“方向盤后無人”車北京率先開跑,搭載C-V2X(蜂窩車聯網)功能的量產車陸續發布,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新車滲透率提升至32.4%,車用操作系統、大算力計算芯片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完成35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級改造,裝配路側網聯設備4000余臺,實際道路測試里程超過1500萬公里……這些亮眼的數據,標志著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蓬勃發展,車路云一體化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我國政府指導和產業各界的共同努力下,CV2X通信技術持續演進,在技術研發、標準體系建設、產業化等方面快速發展,網聯化與智能化逐漸融合。作為實現“人—車—路—云”全方位連接和高效信息交互的關鍵技術,C-V2X能夠以“聰明的車﹢智慧的路”降低智能駕駛實現難度,為車聯網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協同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存算一體夯實算力之基
在國家的統籌規劃下,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目前,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590萬標準機架,服務器規模約2000萬臺,數據中心存儲容量年均增長速度超50%。
發展數字經濟,算力是重要支撐。在存儲器中嵌入計算能力,以新的運算架構進行二維和三維矩陣乘法、加法運算——存算一體,作為算力網絡的關鍵技術,能夠有效降低“存儲—內存—處理單元”過程中的數據流動消耗,有望突破馮·諾依曼計算架構瓶頸,對于構建高效節能的新型算力基礎設施具有重要意義。
存算一體技術研究目前正處于多技術路線探索階段,涉及材料器件、芯片設計、編譯器等各個方面多領域學科技術的研究與攻堅。面向未來,存算一體等先進計算技術的不斷突破,將提高算力利用效率,促進現有算力規模提升,引發算力體系深刻變革。
◎人工智能“賦智”能力進一步突顯
繪畫、寫作、聊天,人工智能現實應用不一而足;農業、工業、制造業,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社會生產生活。當前,人工智能既是一個熱門的名詞,也是一支給社會方方面面注入澎湃動力的強心劑。
時下,我國人工智能正在加速發展,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一批“專精特新”企業茁壯成長。人工智能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成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驅動力量。
人工智能大時代來臨,研發攻關不斷加強,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和重要智能裝備,深化產學研用融合創新;智能基礎進一步夯實,加快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統籌數據中心布局;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讓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醫療、民生服務等垂直行業生根發芽。
◎ 千兆光網高質量建設提速
千兆光網是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和承載底座,近段時間以來,我國千兆光網在網絡覆蓋、技術產業、應用賦能等方面發展迅速,取得積極成效。
工信部出臺《“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千兆光網建設適度超前。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國共有110個城市達到千兆城市建設標準,完成總結評估工作,約占所有地級市的三分之一。其中,2021年度建成29個千兆城市,2022年度建成81個千兆城市;我國千兆城市平均家庭千兆光纖網絡覆蓋率超過100%,實現城市家庭千兆光網全覆蓋。
隨著千兆光網建設應用不斷加強、寬帶品質服務加快升級、長效創新生態和人才機制得到建立,我國千兆光網將邁入高質量發展時代,對夯實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底座具有重要意義。
◎ 北斗定位飛入尋常百姓家
北斗“下凡”,飛入尋常百姓家。2022年,國家標準“基于用戶面的定位業務技術要求平臺”通過預審查稿,該標準的制定將推動北斗定位在大眾消費領域的應用。
在消費層面應用,離不開技術的突破。2022年7月,北斗三號短報文通信服務成果發布,其通信服務覆蓋中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可滿足在無地面網絡覆蓋地區的應急通信、搜索救援等服務需要。2022年9月,華為宣布推出2022年全新旗艦手機Mate 50系列,成為全球首款支持北斗衛星消息的大眾智能手機。權威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北斗衛星在民用導航的日均使用量已超2100億次。導航平均每次定位調用的衛星數量中,北斗衛星最多,較排名第二的GPS多出30%。專家稱,目前,我國國內90%和全球50%的手機已支持北斗信號。同時,基于北斗系統提供應用服務的相關產品,已進入120余個國家和地區。
◎ 元宇宙從概念走向實踐
2022年,在5G連接技術,VR、AR、MR等知覺交互技術,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智能算力技術的助力下,元宇宙相關應用從“PPT”里走入現實。
2022年,30個虛擬數字人亮相北京冬奧會,為觀眾帶去耳目一新的播報方式;通過5G﹢無界XR技術,“智慧工體”項目引發賽事場景的變革;借助中國移動5G﹢超高清﹢XR技術,用戶可以在元宇宙里身臨其境地觀看卡塔爾世界杯足球賽……此外,虛擬主持人、虛擬導游、虛擬歌手等在娛樂、消費、電商、教育、醫療、文旅等行業亮相,虛擬人市場迎來爆發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元宇宙相關技術產業的發展更為有序。多個城市出臺元宇宙行動計劃,元宇宙產業投融資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這些利好為元宇宙相關技術產業的健康發展注入活力。
◎IPv6跑出全新“﹢”速度
5G和云時代蓬勃發展,智能時代已經來臨。當前,我國IPv6“高速公路”已全面建成,多項指標處于全球領先水平。2022年,我國IPv6發展邁入了以升級版本IPv6﹢為引領的創新發展之年。
IPv6﹢,是基于IPv6下一代互聯網的全面升級,“IPv6﹢”包括以SRv6、網絡切片、iFIT、BIERv6、APN6等為代表的協議創新,還包括以網絡分析、網絡自愈、自動調優等為代表的網絡智能化技術創新,在廣連接、超寬、自動化、確定性、低時延和安全六個維度全面提升IP網絡能力。IPv6﹢已經在全球部署百余張網絡,有效支撐了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2022年,全行業加快推進“IPv6﹢”創新體系建設,一系列成果在全國范圍內的金融、教育、醫療、能源等行業落地。未來,IPv6﹢將在超大帶寬、泛在連接、確定體驗、通感一體、智能原生和可信網絡等方面持續創新,助力打造無處不在的智能IP連接,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無論是政策牽引,還是技術創新、網絡和應用升級改造,都將有力驅動我國IPv6發展跑出全新的“﹢”速度,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國產操作系統“擁抱”開源
近年來,我國國產基礎軟件實現了多方面的技術創新與規模應用,而操作系統國產化是軟件國產化的根本保障,更是軟件行業必須攻克的陣地。
目前,國外操作系統仍然占市場主要地位,國產操作系統在行業細分市場中開始迅速崛起;從產業布局上看,各巨頭紛紛加大投入,出現眾多場景化的操作系統;從創新模式上看,開源操作系統在整個操作系統技術和產業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開源社區建設受到普遍重視,基于開源模式的產業生態系統漸成氣候。
比如由華為自主研發的鴻蒙、歐拉操作系統均取得了一定的生態突破:搭載HarmonyOS的華為設備已超過3.2億,歐拉累計裝機超過300萬套,2022年服務器操作系統市場占有率超過25%,全球版本的下載量超過100萬。此外,國內開源社區也發展迅速:2022年5月,統信軟件宣布打造首個中國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deepin;2022年6月,麒麟軟件宣布成立中國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openKylin,目前會員已突破100家。
開源決定軟件未來,軟件定義未來世界。可以預見,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操作系統采用開源的發展模式,開源正成為軟件產業蓬勃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