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聯想中國舉辦主題為“新IT服務 共創新型綠色智慧城市”的新IT思享會,本次會議匯聚政府機關、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的多位專家領導以及聯想企業代表,就城市數字化、低碳化轉型路徑和舉措展開深入探討。

會上,圍繞“雙碳”政策下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設行業分會會長李禮平,從城市頂層架構進行了深刻論述,“目前城市規劃不合理、產業建設粗放、信息融合不足,與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要求存在不少差距。因此,城市與建設產業面臨的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任務十分艱巨和緊迫。”

聯想中國區首席架構師暨方案服務業務群方案中心總經理 畢巍
針對難點,聯想中國區首席架構師暨方案服務業務群方案中心總經理畢巍,首次對外詳細解釋了聯想城市級數字孿生運營平臺的架構和其對于智慧城市發展的作用價值。同時,他還認為,數字化與智能化是城市更美好、更清潔、更高效的關鍵手段,通過新IT“端邊云網智”融合綠色創新技術,以“綠色新IT”推動智慧城市邁入3.0時代,為破解“雙碳”和智慧城市協同發展的難題和困境,提出了可行性參考路徑。
“雙碳”政策是驅動智慧城市發展的助推器
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國減排承諾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抓手,也是實現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挑戰。
對于許多城市管理者而言,“雙碳”和智慧城市融合過程中,增長模式將發生變化,過去傳統城市管理、生產方式不再適宜,而新的模式依然在探索中,處處受限、處處實踐成為常態。因此,“雙碳”政策是智慧城市的“緊箍咒”還是智慧城市“助推器”,就成了亟需明確清晰的產業議題。
“如果城市繼續盲目發展高碳產業,那么就是緊箍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指出,國家的能耗雙控、碳排放壓力從碳場景來看,短期的確會影響經濟,尤其對于那些仍想走高能耗、高碳排放爐子的城市來說,無疑是“緊箍咒”。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一定是助推器,堅持“雙碳”推動城市走上高效集約、綠色循環的發展道路,這條路是長期可持續的。
李禮平也表達了相同觀點,“雙碳”能夠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產業的降碳轉型過程,也符合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對城市與建設產業可持續發展都將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實際上,今年以來已經有不少城市將智慧城市實現碳中和寫進規劃,通過建設綠色智慧城市,實時關注碳足跡,以實現“低碳城市”和“零碳城市”發展,北京、蘇州、宿遷等城市在數字政府建設、綠色產業的發展中已走在全國前列。
江蘇宿遷市電子商務園,是宿遷第一個產值過千億的智慧產業園。宿遷市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孟凱介紹到,在“雙碳”背景下,宿遷積極探索智慧園區發展,圍繞工業企業治理進行低碳減排,將園區智慧平臺與安全生產、能耗進行數據打通。去年,僅兩平方公里園區,實現能耗平均下降13%,電商交易達到850億,貢獻財政收入25.8億,讓“雙碳”成為實實在在的智慧城市“助推器”。
尋找“雙碳”突破口,以“綠色新IT”推動智慧城市3.0+
從“雙碳”戰略加速落地,到低碳納入“十四五”工作報告,先后出臺“雙碳”工作意見和行動方案,為城市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智慧城市迎來新發展機遇同時,也亟需尋找搶占機遇的突破口。

聯想“端邊云網智”綠色新IT架構
作為綠色智慧城市的推動者,聯想擁有深耕多年的數字化轉型經驗以及先進技術,并通過最佳實踐打磨出基于新一代“端邊云網智”新IT技術架構、內生外化出的”擎天”智能引擎和全棧方案服務能力,當新IT與綠色低碳理念充分融合進智慧城市建設時,形成一批在智慧城市領域獨具競爭力的技術、產品和服務能力。
目前,中國智慧城市已經實現1.0、2.0躍遷,正處于向3.0過渡時期。據畢巍介紹,聯想匯集近十多年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探索實踐和創新經驗、與各方共同編制發布的《2022智慧城市白皮書》,對智慧城市新內涵、技術架構和未來趨勢做了深入解讀,清晰描繪出“雙碳”下智慧城市的突破口,即以“新IT+綠色”技術破局,帶動智慧城市進入3.0+時代。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向3.0+邁進
第一階段智慧城市1.0時代,即信息化應用,為城市提供信息化設備,推動辦公、社會服務等工作。
第二階段智慧城市2.0時代,即數字化融合,從數據層面貫通,建立大數據平臺,向數據集中式管理發展。
第三階段智慧城市3.0時代,即智能化場景,跨行業解決方案越來越豐富,城市系統基于物聯網、AI、數字孿生、大數據、云計算實現自主決策、自我演進和自我優化,整個數字城市建設進入到了智慧場景導向階段。
隨著“雙碳”目標持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將進入到3.0+時代,即綠色智慧城市。在這個階段,聯想在“雙碳”目標和“數字中國”愿景的雙重驅動下,將以“綠色新IT”為主線,結合城市碳排放監測和低碳技術,助推城市“十四五”期間加快邁入3.0+,成為推動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以及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
數字孿生技術加持,“綠色智城”加速雙碳目標實現
城市作為“雙碳”目標實現的最大應用場景,我國約85%的能源消耗來自城市,隨著城市化率持續提高,城市建設的能源消耗量還將進一步增長。李禮平會長特別指出,目前城市建設方式亟需轉變,首先是要建設高質量的綠色建筑,實施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二是推進全流程綠色建造,推廣綠色化、信息化、集約化、產業化建造方式。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水平、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等新型綠色智慧城市的發展需求,已成當務之急。
為呼應這一新趨勢,聯想畢巍在新型綠色智慧城市推進“雙碳”目標實現論述中,就能源變革與數字孿生驅動綠色智慧城市建設給出了聯想“綠色智城解決方案”,為國內智慧城市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實踐樣本。
“綠色智城解決方案”,可以概括為“一個平臺”、“兩大架構”。

“一個平臺”即城市級數字孿生平臺,基于多年在AI、大數據等技術上的積累,應用數字孿生技術開發的城市運營管理中臺,這也是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部分,城市級數字孿生平臺以推動城市空間、城市部件、城市運動動態的數字化為目的,將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統(GIS)和物聯網(IOT)等多項技術統一集成的開放式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宋長寶表示,”局委辦之間數據難以整合打通、數據安全敏感、數字孿生等都是在智慧城市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而聯想綠色智城解決方案中提到的“一個平臺”都可以有效解決,打通局委辦數據、保障數據安全,提升城市管理中的數據分析、數據采集以及物聯網和智能化水平。
“兩個架構”則是“端邊云網智”新IT架構和“源網荷觸控”架構,雙技術架構在PaaS層的各個技術實施層交匯融合,構建起“城市數據大腦”,實現綠色智能和自我進化。在中臺核心應用層的AI能力將實現知識到城市智能的轉化,實現重點城市場景的能源數據無界流動,進一步降低系統中人工搜索和讀取數據比例。
依托信息化技術、數據化賦能和智慧終端,“綠色智城解決方案”一方面通過優化城市能源結構、提升能源效益,實現“節流”。另一方面,運營新技術助力光伏、風電等能源的推廣,對城市能源進行“開源”。
在實際交付中,“開源節流”的低碳理念深入智慧城市各生活場景:
一是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由“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向綠色、低碳、高效”轉變。
二是利用智能電網、智能建筑、智能物流等途徑促進企業節能減排與產業轉型。
三是通過大數據對城市環境數據進行實時監測與分析,防止城市污染。
在實踐中,“綠色智城”已應用于河北某環首都衛星城的綠色智慧城市建設,從頂層架構開始,協調多方資源、統一規劃,統籌城市綠色云計算中心、智慧城市、智慧園區建設,為其打造集社區、醫療、旅游、智能家居多場景、高智能的智慧城市。
踐行ESG發展理念,肩負綠色低碳社會責任
聯想綠色智城解決方案的落地,助力智慧城市“雙碳”目標,本質是人、產、城三者相生共融,提高城市智慧治理水平、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綠色產業,不僅是政府層面工作,同時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
實際上,一直踐行ESG理念的聯想,是國內首家設定科學碳減排目標企業,并承諾2030年碳排放減少50%、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除了加速自身減排同時,還將綠色新IT能力應用于供應鏈上下游,由點帶面一起減碳。其剛推出的“碳核算平臺”,聚焦企業核算碳排放需求,實現綠色低碳數據的精準化、可視化、可析化,帶動更多城市、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和升級。
在踐行企業責任方面,聯想畢巍以新IT助力的“智慧延慶”為例,聯想作為北京延慶能源互聯網綠色云計算中心項目的整體建設服務商,幫助延慶打造了綠色智慧城市的“底座”——綠色云計算中心。
該云計算中心實施建設了包含6000個機柜、5萬臺服務器以相應配套的服務系統,大幅提升系統算力,同時采用了AI、大數據、服務器網絡節能技術等50余項先進節能技術,降低碳排能耗,使該云計算中心實現全年PUE 1.4以下,與同類項目相比,年節電量高達15%以上。綠色云計算中心為延慶城市治理決策、各要素優化配置等提供算力支撐,并為后續發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政務、智慧園區提供支持。
隨著國家“雙碳”政策驅動智慧城市向更宜居、更低碳、更綠色方向發展,聯想把企業責任和業務場景積極融入到了國家戰略格局中,這一過程中,將持續推動“新IT+綠色”戰略落地實踐,為新型綠色智慧城市,探索更廣闊的綠色發展空間,助力創造美好中國。